孩子的成才,离不开父母的优良教育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教师,父母的人品和教育关系着孩子的未来。



1.一诺千金

儒家思想重要的代表人物,被世人尊称为“宗圣”的曾子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有次,曾子要出去赶集,六岁的儿子哭着也要跟他去赶集。曾子的老婆无论怎样哄,儿子都不听不进去。曾子的老婆无计可施之际,只好随便编了一个谎话哄孩子说,“我们在家等爸爸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孩子听了不再纠缠了。

曾子赶集回来,立即把家中的一头猪宰了,然后给孩子炒肉吃。

言必行!要孩子长大后做一个诚信的人,父母首先必须做到,树立榜样。


2.言传身教

晋朝有位陶侃将军,小时候家境贫寒,陶侃只能与一群穷人的孩子打交道。为了让陶侃长知识和本事,陶侃的母亲日夜纺织麻线,拿到市场上换了钱后,交给陶侃。母亲要陶侃与当地有知识有声望的人交往。

年轻的陶侃在母亲的帮助下,成了一个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在当地当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专门监管捕鱼的事情。有次,陶侃从单位拿了几斤鲜活的鱼提回家。母亲见了马上令陶侃送回原处,责备陶侃说,身为负责人,拿公家的东西回家,不但没有益处,反而让我担心你走歪了。

在母亲的督促下,陶侃更加努力工作和廉洁奉公,声名远播。

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冬天,一个官员投宿陶家。官员的随从和马匹很多,陶家家徒四壁,非常贫困,陶侃犯难。母亲说,你只管留住客人,其他的我有办法。

母亲把满头垂地的长发剪下来,做了两副假发,在市场上换几斤米;又把房梁上没有用的梁子拆下来当柴烧;铡碎了睡觉的草席当草料喂马匹。终于,母亲做成一桌精致的酒饭招待客人,连随从都感到满意。

这名官员到了京城后,大力宣扬陶侃母子。于是,陶侃一步一步被提拔,成了大将军。后来有人感慨说,有这样出色的母亲,才能培养出陶侃这样出色的儿子。

母亲的帮助、教育、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成才很重要。


3.论功行赏

一位妈妈有三个孩子。有一次妈妈拿出几个苹果,红彤彤的,大小各异,孩子们都争着要那个最大的。

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拿在手中,对孩子们说,我们做一个比赛,每人负责修剪一块草坪,谁干得最好最快,谁就是冠军,这个最好的苹果就归他。

妈妈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了三块。孩子们都乐意接受妈妈的提议,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比赛,结果老二获得第一名,得到那个大苹果。

妈妈的教育让孩子们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后来,三个孩子都记住了妈妈的话,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努力争第一。三个孩子个个有出息,一个成了律师,一个成了工程师,一个成了医师。

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妈妈在使用,让孩子懂得收获和付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