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贴士|防溺水,这堂课必须给孩子上好

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会游泳,水足够浅,下水就不存在问题。

但事实上,溺水与否与深浅程度、是否会游泳并不能画上等号。水下环境复杂、下水者身体情况不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贸贸然下水或在水边嬉戏都会存在相当的危险性,倘若不引起注意,引发的安全事故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悲剧。


一、关于溺水,我们必须知道

溺水缺氧2分钟,人便会失去意识;

缺氧4-6分钟脑神经元会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缺氧12分钟后人存活的概率便非常小了。


二、溺水事故高发区域

池塘、水库、水沟、水潭、河流,诸如此类的野外水域,往往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地区。

野外水域水下情况复杂,我们肉眼见到的风平浪静,但内里往往暗藏危机,水草、尖石、深坑等潜在危险难以预料:

江河岸边往往会有一些延伸、缓冲地带,孩子一不留神就可能滑到深水区,或者游到湍急区域,存在被河流冲走的危险;

部分水库、水潭虽然水位较浅,但其底泥松软,孩子下水后,可能会陷入泥沼,难以动弹,从而引发危险;

有些水域虽然水面看似平静,但水下可能暗藏漩涡,孩子身体轻,下水后也会存在被漩涡卷走的风险;

水草、石子等在野外水域中相当常见,也相当隐蔽,孩子下水后,会存在被水草缠住脚或者被石子划伤皮肤的危险。


三、溺水后,应该如何自救?

家长们除了要教育孩子不要前往野外水域,外出游泳玩水一定要有大人陪在身边之外,家长们也要教育孩子,溺水时,应如何进行自救。


1、如果孩子不会游泳,应该尝试这样做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

挣扎会加快身体下沉的速度,所以溺水后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蹬掉鞋子,等待救援;倘若身边有漂浮物则一定要抓紧,同时如果周围有人应立即求救。

放松身体,采取仰卧位

倘若溺水的时候周围无人,要尽量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采取仰卧位,使头部向后、口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2、如果孩子会游泳,要如何自救

因抽筋导致的溺水

大小腿抽筋时,手握住抽筋的腿的脚趾,用力地向上拉,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手指抽筋时,迅速握紧拳头,用力伸直,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被水草缠住导致的溺水

吸气后屏气钻入水中,睁眼观察被缠绕之处,同时用双手帮助慢慢解脱被缠绕之处,切勿挣扎;

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陷入漩涡导致的溺水

前方若有旋涡,我们无法躲避时,要将身体伸展到最大,增加在水中的漂浮面积,经过漩涡边缘时爬泳,快速地离开漩涡。


3、未成年及不会游泳的人遇到有人溺水,应如何做

呼叫专业人员救援

立即拨打119、110,呼叫专业人员救援,同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援。

寻求有专业能力的人救援

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有专业能力的人救援。

保证自己安全的基础上拉回溺水者

将身边的竹竿伸递给溺水者,在保证自己位置安全的基础上拉回溺水者,在身边没有竹竿的情况下也可就地取材,伸递衣物、木板等。

抛出漂浮物,等待救援

将救生圈、救生衣、气球、书包、饮料瓶等漂浮物抛出,或者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绕好后从下面向前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

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救人,将头扎进水中。未成年人切不可徒手跳入水中施救,也不可手拉手试图将落水者拉上岸!


4、人被救上岸后,应如何进行临时急救

在遇他人溺水时,应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若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时,应该使其保暖,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或送医院观察;

若溺水者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时,应立刻清理其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防止误吸,等待120;

若溺水者无反应、无呼吸时,应立刻开始心肺复苏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注意:一些被人熟知的“肩顶法”“顶膝法”“抱腹法”等控水急救法其实是错误的,甚至活着的人都可能因“控水”而误吸、从而导致窒息死亡。


马上暑假就要到了,家长们都会带着孩子外出游玩,我们在此提醒各位家长:

切勿带孩子前往野外水域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地方开展下水活动;

孩子在水边玩耍时一定要看紧孩子;

如遇孩子溺水,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施救,及时呼叫专业人员。


湍水无情,生命无价,希望所有家长和老师都能敲响安全警钟,让溺水事故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