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3个必经之路 | 爱与成长


遇到上述问题,妙谷君会回答一句:“为时已晚”,“父母功课没做好”,为什么?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




所以,这一周的开篇,妙谷君准备了几个问题,亦是妙谷君的好朋友还是孕前咨询我的妈妈,我都会问到的几个问题:


☞01.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你急需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暂时一定不适合要孩子,否则,极有可能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路人……


☞02.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只需要别人关心你、而不愿意关心别人的人;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你要考虑一下是否短期内要当父亲或母亲。


☞0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养”?


在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她),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所以,以下三点,

区别于一切网文,

希望妙谷君真诚的建议,

能够让父母们有所感悟~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可以“好好吃饭的孩子”,一定是“会好好生活的孩子”。而这一点,是需要父母精心培养的,而不是认为孩子到了该吃饭的时候,自己就学会吃饭了。我们已经分享过很多期好好吃饭的内容,


虽然新女性的事业很重要,但如果你选择成为妈妈,那么你的第一要务,就是当妈妈,完成“妈妈味道”的建设,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上得了厅堂”的妈妈都“下得了厨房”,但成为妈妈,成为会做饭的妈妈,是我们选择需要完成的功课。




很简单,和妙谷君做朋友,

我们一起抓住孩子的胃,

抓住孩子的心。






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你再开始对他(她)“说不”时他不会再哭闹、再气噎,也不再打滚。


他(她)会离家出走,他会服毒自杀、他会跳楼方式威胁父母,因为那时候他(她)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