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2025年05月22日11:23:08 育儿 1302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 天天要闻

3岁开始,当孩子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逐渐开始了远离。

下面的文章是一位母亲对“妈妈”这个称呼变成“妈”这件事的心路纠结。

尽管我们都知道孩子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开始自己的人生。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父母的心啊,真的很复杂……

——蜜丝懂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 天天要闻

闺蜜最近问我:“你家孩子怎么称呼你啊?”

我回答说:“当然是叫‘妈妈’了,要不然怎么称呼?”

闺蜜却说:“最近几天我儿子都直接叫‘妈’了,我突然觉得他长大了,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

虽然我的女儿目前还是叫我“妈妈”,但闺蜜的那种心情我是能理解的。

从“妈妈”到“妈”,不仅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也意味着孩子和母亲的距离又远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妈妈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 天天要闻

01

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乃至整个幼年时期,对母亲的称呼总是“妈妈”:

高兴的时候会甜甜地叫“妈妈”;

想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的时候会带着央求的语气叫“妈妈”;

害怕的时候会带着哭腔喊“妈妈”;

甚至偶尔在睡梦中也会迷迷糊糊地呢喃一句“妈妈”......

这一声声“妈妈”,体现的是孩子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依赖。

而母亲则在这一声声“妈妈”中,获得了极大的自我价值感,哪怕是再艰难的困境,一声“妈妈”也会成为她勇往直前的动力。

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其实是一场母爱的分离。

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既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却又舍不得孩子渐渐远去。

其实这也是每一个妈妈都要经历的:

@绝世美颜:确实是,小时候孩子从来都是“妈妈”的叫,也就是八九岁开始孩子会“妈妈”和“妈”之间切换着叫,慢慢地可能就会叫成“妈”了,母爱确实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

@若梦:从奶声奶气的一声“妈妈”到简短的一句“妈”,再到儿子的一声“老妈”,有失落也有欣慰......

@球球:我小时候也这样想过,我叫我的妈妈“妈妈”,而我父母叫奶奶的称呼是“妈”,我当时想应该是长大了都这样叫吧,但我对妈妈的称呼不会变吧。后来,我也改成了“妈”。哎,时间真的飞逝,现在我的孩子叫我“妈妈”,不知道何时改为“妈”。想让女儿慢点长大~

@喵喵:以前闺女一直叫“妈妈”,后来上了小学之后突然有一天叫“妈”了,而且有很多的事情不需要我来帮助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同学们都这么叫,否则感觉很丢人。

@晨:暑假孩子在姑姑家呆了两周,回来后就由“妈妈”变为了“妈”,听到后心里这个别扭不高兴啊,心里还暗暗埋怨都是跟姑姑家表姐学的,哎真是不想她长大得这么快啊......

@糖糖:前几天刚跟女儿谈论过这个变化,在“妈妈”和“妈”的不断变化曲线中,有感到失落,更多是看到了成长。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 天天要闻

02

从“妈妈”到“妈”,意味着孩子长大了。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称呼母亲为“妈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简短的“妈”:

“妈,我回来了!”

“妈,以后进我的房间请敲门!”

“妈,我走了,到了再给你打电话......”

作为父母,其实我们都经历过那个成长期,做了妈妈之后,就更能体会出这种变化背后的含义。

当称谓从叠词变成一个简单利落的单字,我们就知道孩子长大了,渴望独立了,希望自己表现出干练的形象,甚至能够体会出孩子渴望独立,不把对母亲的依赖外显出来的心情。

母亲此时也会倍感欣慰,辛辛苦苦养育的孩子终于长大了。

但欣慰的同时,或许更多的是失落,孩子长大了,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自己不再那么被需要了。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 天天要闻

03

尹建莉在她的书中写道:“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从“妈妈”到“妈”,体现的又何尝不是母爱逐渐分离的过程呢?

孩子对母亲,幼年和童年时总是充满依赖的,这一阶段,他们需要足够的母爱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心灵的土壤丰饶。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更需要逐渐独立,因此母亲此时也需要逐渐降低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直到孩子完全独立。

或许,这个过程会给母亲带来一些失落甚至是痛苦,但这却是母亲不得不完成的,是母爱的使命之一。

从“妈妈”到“妈”,就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减少,自己逐渐走向独立的体现。

由“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放手了。

孩子希望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总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像小时候那样,处处需要被妈妈呵护着。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个人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不管称呼如何改变,我们都要用心陪伴孩子长大。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 天天要闻

04

孩子有自己的未来,我们能做到的,只有陪伴、支持和目送。

想分享一首经典的散文诗给妈妈们: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最后,其实父母与孩子最亲密的时光,不过短短数年。

从孩子走进幼儿园起,TA的生命中,从此不再只有爸爸和妈妈,而当TA上小学,再上中学、大学,直至找到与TA携手一生的人,父母与孩子的生活注定渐行渐远......

所以,当你的孩子还对你有着深深的依恋,当你的孩子还稚声稚气地叫你“妈妈”时,请给予孩子你能给的最多的陪伴,最多的爱吧!

请珍惜与孩子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短短七句话,把人生说透了!(句句戳心) - 天天要闻

短短七句话,把人生说透了!(句句戳心)

老祖宗用岁月沉淀出的智慧,凝练成简短却精辟的话语,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虽没有鸿篇巨制的宏大叙事,却能将人间万象、世态炎凉剖析得入木三分。今天这七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胜过你苦读十年书。
“好爸爸”教孩子拿拖把遮挡号牌,蜀黍给父子俩“上了一课”!| 五大曝光 - 天天要闻

“好爸爸”教孩子拿拖把遮挡号牌,蜀黍给父子俩“上了一课”!| 五大曝光

故意为之逃避查处肆意违法机动车号牌是识别车辆的“身份证”是合法上路的前提个别驾驶人为了躲避“电子警察”监管耍起了“小聪明”对号牌动手脚驾驶遮挡号牌车辆在道路上往往肆意违法严重扰乱交通秩序极易引发各类交通事故威胁大家出行安全2025年5月12日10时59分左右,安顺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盔甲山路段开展巡逻时,发现一...
如何让3~6岁孩子爱上运动? - 天天要闻

如何让3~6岁孩子爱上运动?

在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已不再是简单的体能锻炼,而是基于科学依据的精准化健康干预方案。健康报开设“运动处方”栏目,为全年龄段人群打造专属健身计划——为儿童青少年筑牢成长基石,帮助成年人缓解压力、重塑体态,帮助老年人延缓身体机能衰退。
贝易宝宝爬行垫里竟然有根“针”?商家:与我们使用的缝纫机针不一样,来源正在调查 - 天天要闻

贝易宝宝爬行垫里竟然有根“针”?商家:与我们使用的缝纫机针不一样,来源正在调查

极目新闻记者 殷悦“给婴幼儿用的东西里竟然出现了针,不敢想象扎到孩子了怎么办!”5月21日晚,湖北襄阳的王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自己购买的爬行垫里竟然发现了尖尖的针状异物,还把丈夫的手扎破了。王女士介绍,5月16日晚,她从某平台李佳琦直播间里购买了beie贝易旗舰店一款双xpe包边爬行垫,准备给不到1岁的宝宝用...
告诉孩子,要想长大不过苦日子,这3条忠告一定牢牢记住! - 天天要闻

告诉孩子,要想长大不过苦日子,这3条忠告一定牢牢记住!

大家好,我是辣妈周末去逛商场,一个5岁的小女孩踮着脚尖想要最新款芭比娃娃,妈妈蹲下来轻声说:"咱们不是有两个了吗,我们把零花钱存起来买更有趣的学习机好不好?"。孩子想了想,开心的点了点头。看到这个场景,不禁为这位妈妈的深层智慧感慨:真正的爱不是无条件满足,而是教会孩子获得成长的“金钥匙”。聪明的家长往...
孩子3岁不说话要紧吗? - 天天要闻

孩子3岁不说话要紧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他们认知和社交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然而,有些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可能出现不说话的情况,这让许多家长感到担忧。那么,三岁不说话到底要紧吗?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
从132到104斤,已瘦28斤总结:坚持6个自律行为,肚子扁下去 - 天天要闻

从132到104斤,已瘦28斤总结:坚持6个自律行为,肚子扁下去

上个月有个四十岁的会计大姐找我,她说每天中午啃面包赶报表,晚上陪孩子写完作业总想吃点甜的,衣柜里全是宽松连衣裙。我让她做三件事:把办公桌抽屉的饼干换成烤红薯干,晚上八点后把手机放客厅充电,炒青菜时多放两勺水用筷子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