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随着春节临近,在寒冷的冬日里,年的味道却一天天浓了起来。
昨天弟弟发来几张照片,老家的院子张灯结彩,院门两旁也挂上了喜庆的大红灯笼,虽然离除夕还有几天的时间,他却早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准备了。
用不了多久,心灵手巧的弟弟又要开始张罗春节用的各种家乡美食,枣花馒头、藕盒、茄盒、麻叶、各种炸丸子……
这几年,父母都已年过古稀,身体也不是特别的好,对于那些繁琐的年的准备,他们都已渐渐力不从心。
看着弟弟忙里忙外的身影,突然觉得家里浓浓的节日氛围多亏了他的操持。
2
小时候,我们天天数着盼着过春节,我们盼着长辈的红包,盼着母亲的新衣,眷恋着那几日父母格外的慈爱以及春节里无尽的喧闹……那时,正值壮年的父母是春节仪式的创造者,他们连续几天不停地忙碌,给年幼的我们带来一个色彩斑斓的节日,也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这些关于春节的美好回忆,也成了我们童年记忆里最闪亮最温暖的一部分。如今,当我们终于长大,父母也开始变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逐渐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春节仪式的接受者,变成仪式的创造者。“儿女灯前,父母膝下,情谊殷殷,笑语喧哗。”
在春节的独特氛围里,对于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有孩子的喧闹和陪伴,春节似乎才能称得上为春节。
3
小时候,在家乡,除夕晚饭过后,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走出家门,大人抱着大抱的柴草或拎着长长的鞭炮,小孩子怀里则满满地塞满了各种零食,人们欢笑着,慢慢朝老街走去。
过不了多久,村子的胡同口便会升起一堆堆的篝火,在我们那里,这除夕夜才点燃的篝火有着很好听的名字—“星星草”。
小时候,我不曾问过父母“星星草”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因何而来,只是跟着大人胡乱地叫着。现在想来,应该是篝火在熊熊燃烧时,灿烂盛开在夜空中的火花像极了漫天繁星的缘故吧。
4
是啊!那还是个“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繁星漫天的年代。
星星草燃起来了,大人们围着篝火聊着闲天,大一些的孩子在稍远处放着鞭炮,年幼些的则围着篝火追逐嬉戏,乡下安静漆黑的夜晚也因此沸腾起来。
堆的高高的柴草在燃尽的刹那,会倒向一边,它倒向哪边,哪边在来年就会拥有好运气。
在欢笑声中,星星草的火光渐渐暗淡下来,高兴了一天,也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回家了,孩子们也在大人不停的催促声中极不情愿地挪移着步子。
用不了多久,随着星星草最后的余灰熄灭,村子里的人也都慢慢进入了梦想,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在这欢庆的余波里宣告结束了,新的一年到来了。
5
后来,我长大了,结了婚,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婚后的每个春节都是在远离家乡的婆家度过的,如今已快二十年了。
我一向是个非常念旧的人,虽然已在婆家过了十几个春节,但不同的风俗和婆家周围不甚熟知的村邻,对于我这个外乡人来说,总是少了许多的亲切感,由此我也很难真正享受到婆家春节氛围里的喜乐,而这种感觉也许只有在他乡过节的女儿家才能体会的到吧。
每年除夕,当子夜的12点钟声响起,我都会跑到院子里,听着远方传来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思念起家乡的父母。
这时,记忆里,那忽明忽暗燃烧着的星星草的余光便会穿越遥远的夜幕,在眼前闪亮起来。
壹点号四月的小时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