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2024年01月17日18:02:04 育儿 6652

景德镇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景漂”到此传承制陶技艺,探索陶瓷文化创新融合之路。这里有历经几代传承的世家,也有科班出身的创作者,在传统艺术和现代审美的融合碰撞下,艺术家们会如何自我表达?

走进陈烙铭的工作室,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思考的艺术空间。在众多作品中,最显眼的是雕塑瓷《低头族》。这组作品不仅是陈烙铭艺术探索的成果,也是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陈烙铭出生于陶瓷世家,从小在“泥巴堆”里长大,是家中第四代传人。陈烙铭高中毕业后,来到景德镇雕塑瓷厂做陶瓷,一干就是39年。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雕塑瓷工序复杂,被称为陶瓷艺术的“重工业”。陈烙铭不仅能独立完成从制模、成型、烧炼到色釉、装饰等整套工艺,深受家庭熏陶的他陶瓷雕刻、堆雕技艺纯熟,后又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继续锤炼打磨。陈烙铭创作的《五子登科》《梦》《年轮》《乡土》《达摩》等作品,多次荣获全国、省市陶瓷大奖赛金、银、铜等奖项。

“2024法国巴黎大皇宫国际艺术沙龙——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艺术家邀请展”将于2月13日在巴黎开幕,15位中国艺术家受邀参展,林朗明是其中之一。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1988年出生的林朗明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林朗明的艺术创作深入探讨个体与世界的联系,挑战陶瓷艺术的界限,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展现了哲学思考和美学价值,体现了当代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曾入选全球三大陶瓷艺术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荣获中国收藏十大陶瓷艺术名品金奖、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大展银奖、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设计大展铜奖等。同时,林朗明曾多次受邀参与国际交流,作品参加了海内外众多展览。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在今晚的《中国礼·陶瓷季》节目中,中国礼工坊将接受义乌市鸡鸣山社区代表的委托,定制一份瓷礼,赠送给浙江义乌伊朗商会会长哈米,陈烙铭和林朗明共同选择了该任务。

哈米来自伊朗,是浙江义乌伊朗商会会长。哈米在浙江义乌做调解工作10余年,被称为“国际老娘舅”。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有210万种商品发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近万名外籍人士常驻于此。哈米所在的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有“联合国社区”之称,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外籍人士。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哈米起初从事调解工作是因为有语言优势,他会汉语、英语、波斯语、土耳其语、日语、西班牙语6种语言,能“打破”不少因语言不通产生的沟通屏障。已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哈米,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就算是外国人,也不是外人,就算我国籍不是中国的,我也觉得我们都是一家人,这个感觉让我越来越爱中国。”哈米说。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陈烙铭祖孙三代齐上阵,为制作这件中国礼出谋划策。陈烙铭决定从“一带一路”与“和谐”两个主题出发,以如意为器型,赋予作品吉祥美好的寓意。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林朗明邀请韩国艺术家好友共同讨论创意,站在外国人的角度来帮忙破题。他选择了象征和合之美的荷花为主元素,采用纯手工捏雕的技艺,艺术性地将荷花与伊朗的地毯文化结合。

传统艺术的潮流化表达,陶瓷原来可以这么“野” - 天天要闻

两位艺术家创作风格截然不同,谁的作品能入选中国礼?江西卫视今晚9:15《中国礼·陶瓷季》敬请期待。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闻

一碗下肚,怀孕37周女子流产!竟是家中“藏毒”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各类冰镇冷藏食品逐渐“火热”起来,但安全问题仍需重视,因为即便在冷藏环境下,许多嗜冷细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细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为它专爱挑孕妇和婴儿“下手”,生活中该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妈妈”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的遭遇:怀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发李斯特菌...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 天天要闻

别再盯成绩了,你娃快没电了

“养废了”——这个词最近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讨论中越来越常见。是的,不是被别人说,而是你自己做的。你当初一心想让孩子好,结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来给捧上了山崖。那些“养废”孩子的家长,真不是嘴巴上讲得好听,结果却不知不觉把孩子弄得很差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 天天要闻

严防!“冰箱杀手”来了!

炎炎夏日许多人的冰箱中存放着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孕妇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为常见,许多感染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们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制品、熟食肉类、沙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 天天要闻

父亲因工死亡,试管婴儿能申请抚恤金吗?法院判了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7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试管婴儿享受抚恤金待遇案件。陈某与郭某婚后因不孕症就医,冷冻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陈某因工死亡,被认定为工伤。随后,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陈小某,并销毁剩余胚胎。2024年5月,陈小某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遭某社保中...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闻

儿童针筒玩具热销,是“解压神器”还是“危险利器”?多方提醒——

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这款儿童玩具却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不少家长表示,此类玩具非常危险,存在安全隐患。...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 天天要闻

【视频】父亲工亡后,冷冻受精胚胎植入母体成功分娩,他是遗腹子吗?

什么是遗腹子?《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怀孕妇人于丈夫死后所生的孩子。在自然受孕情况下,遗腹子是先怀孕、丈夫死亡之后出生的孩子。那么,一对不孕不育的夫妻进行胚胎体外培育,在丈夫工伤死亡后,胚胎再植入妻子体内之后出生的儿子小强(化名)是遗腹子吗?小强能申领其父工亡后供养亲属抚恤金吗?近日,在江苏某...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 天天要闻

防“溺”于未然,安全伴成长!这些防溺水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夏季炎热,亲水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消暑选择,但随之而来的溺水风险也显著增加。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群体,溺亡悲剧时有发生。掌握科学防溺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一、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发生...
语言发育黄金期:0-3岁亲子对话质量影响未来学习力 - 天天要闻

语言发育黄金期:0-3岁亲子对话质量影响未来学习力

►本文2227字 阅读3分钟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双胞胎姐妹苦求妈妈不要离开,爸爸外出找了一年无果,七旬爷爷靠三亩地养活俩娃 - 天天要闻

双胞胎姐妹苦求妈妈不要离开,爸爸外出找了一年无果,七旬爷爷靠三亩地养活俩娃

初夏的风拂过门前的苞谷地,两个孙女弯腰除着多余的杂苗。“当年她不要,如今就是给一座金山银山也不换,咱家这一对小棉袄比啥都金贵。”李爷爷在地头抽着烟袋,心里的满足不知不觉爬上了眼梢。庄上的人都知道李爷爷有一对孝顺孙女,虽然儿子儿媳都不在身边,可家里有一对双生姐妹花,这在庄上属于独一份。七十岁的李爷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