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
这即是金庸在《天龙八部》开篇解释为何要为此作起名“天龙八部”的原因,他不过是要展现尘世间的众生皆苦,所以书中之人的命运多半都符合“求而不得”的主题。
到了故事结尾,当不成汉人,且亲手杀了挚爱的萧峰选择了自戕,段誉没娶到王语嫣,虚竹也没能做回和尚,这样的结局确实是与书名及核心主题相符的,这个故事足够完整,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没有值得被续写的故事了。
读者始终是在期待一部《天龙后传》出现,金庸为何没写?
一、不该完结的故事
其实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而言,尤其是对于当年的金庸而言,写书不过是为了稿费,这是他养家糊口的手段,所以写出更多的故事,就能让他获得更多的利益。

(虚竹剧照)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庸完全有理由去创作一部《天龙后传》,利用那些读者已经熟悉的角色去写故事,远比写一部全新的故事来得容易,同时还可以利用老角色来消费情怀,何乐而不为?
哪怕从故事本身的角度出发,《天龙八部》的剧情也是值得被续写的。
比如扫地僧的身份就是个谜,身为少林僧人,他为什么要主动将经书留给萧远山与慕容博,眼看着他们偷经书,却又放任不管?他凭什么能一眼洞穿鸠摩智的小无相功?
还有最重要的,他收服萧远山与慕容博的目的是什么?仅仅就是为了让那二人与自己一同修佛吗?那他爱三十年间已经有无数次机会将二人点化,关于扫地僧,都可以单独写一部外传性质的作品,这个角色身上有太多的秘密。

(扫地僧剧照)
而要说是《天龙后传》,还得围绕主角展开,毕竟当年的段誉和虚竹仍是少年,二人都处于当打之年,他们的江湖路才刚刚开始,不该在此时戛然而止才是,所以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被续写。
相对而言,段誉的故事确实是难以展开了,因为金庸在新修版中将他的结局写了出来。
说是:“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
这里连他儿子的故事都写了出来,看样子段誉后来的人生多半就是与他的一众妃子们整日玩乐了,确实是与江湖无缘了,但虚竹依旧可以成为《天龙后传》的主角不是吗?
或许还真不是。
二、无人可挡的后浪
如果存在一部《天龙后传》,主角会是谁?其实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已经给出了暗示。
当杨过被郭芙斩断一臂之后,他的武功尽失,眼看要从“主角”变成“废人”,可此时那只神雕却引领他重回巅峰,他为杨过叼来菩斯曲蛇胆,助他恢复内力,又帮他挑选了一位已经逝去多年的前辈“剑魔”独孤求败的玄铁重剑,带他以对抗海潮的方式习武,后来杨过也正是在雕兄的魔鬼训练下,成为了五绝之一。

(虚竹、梦姑剧照)
而那位“剑魔”独孤求败就是活跃于后天龙时代的人物,因为杨过说过,当世顶尖高手皆不知独孤求败其人,很明显,他应是更久远时期的人物,然而雕兄虽是神雕,却也难免寿命有限,因此独孤求败活跃的时间大概率是在《天龙八部》结束到《射雕英雄传》开篇之间。
而独孤求败在剑冢中刻下了自己的墓志铭,说是纵横江湖三十余载而未尝一败。
那么问题来了,独孤求败为何能够做到一生不败?
你可能不假思索就会回答“他拥有独孤九剑剑法”,可问题在于那剑法有是谁传授的呢?
三、唯一合理的解释
关于那套剑法,金庸是在《笑傲江湖》中借风清扬之口提及,其核心就在于“有进无退”与“料敌机先”这两点。
但归根结底,要做到破尽天下武功谈何容易?书中强调过,这剑法一共有九式,即总诀式、破剑式、破枪式、破刀式、破鞭式、破箭式、破索式、破掌式与破气式,可以说是囊括了天下诸般兵器及其对应的武功。
所以什么人能够做到破尽天下武功?他说能破就能破?

(独孤求败剧照)
而且金庸还提到独孤求败生平所用的第一柄剑旁刻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弱冠”即是男子二十岁之前,换言之,独孤求败是自十几岁开始闯荡江湖,自那之后的三十余年间,都不曾被人击败过一次,这是何等夸张的战绩?
试问哪个愣头青能十几岁就败尽群雄?无人可敌?只有一种解释,他是有高人相助,而虚竹就有可能是那个高人。
如果独孤求败是虚竹与梦姑的孩子,一切就合情合理了。
当年虚竹之所以能够成为绝顶高手,正是因为无崖子传了他一身北冥真气,日后他也可以通过逆运神功的方式将真气传给自己的孩子。
而那能够破尽天下武功的独孤九剑,也可以从虚竹的武功里找到影子,当年童姥传给他的天山折梅手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平。
至少童姥是这么说的:“我这‘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好在你已学会了口诀,以后学到什么程度,全凭你自己了。”

(童姥、虚竹剧照)
如果独孤九剑就是由虚竹的天山折梅手转变而来,就合情合理了。
可问题在于虚竹为何要将天山折梅手改为剑法?他的孩子又为何会有心败尽天下群雄?这似乎又不符合虚竹的性格,他不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这即是问题所在,文学作品中的桥段都是虚构的,圆一个谎,就需要撒更多的谎,对于作者而言,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他没将这《天龙后传》写出来,反倒是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