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2022年12月30日23:39:03 育儿 1528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作者:小鱼儿千千(爸妈精读作者)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条视频:


一个6岁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吐槽自己的爸爸:


“天天你就知道让我学习,可全家就你自己不学习,还在那儿玩手机。


你自己有学过吗?加减乘法口诀表你都不会,你还让我读这么难的...”


有网友评论道: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作楷模!言传身教!”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是非常常见的:


一边呵斥孩子“还不快点去写作业”,一边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追剧,一追就到大半夜;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周末可以不吃早餐一觉睡到大中午,闲得发慌宁愿刷手机也不愿拿本书来看;


一个孩子,能否发挥出自己的天赋,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家庭环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生。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家庭,

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阵地


很多父母会认为,要想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是买最贵的学区房,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


付了学费之后,就像把孩子打包给了学校一样,剩下的,就全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了。


殊不知,学校最大的作用是“教书”,而家庭是教育孩子优秀成长的第一阵地,父母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清华大学全球宣传片中,一名叫陈逸贤的男生作为主人公,用全英文讲解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清华大学人和书的故事。


他面容清秀,英文地道流畅,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清华周杰伦”,一名来自浙江杭州的“超级学霸”。


陈逸贤应该是那个“从小优秀到大”的别人家的孩子。


高三时,他就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全国高中组总分第一,并代表中国出征伦敦。


2017年,陈逸贤入读清华大学,期间,他师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高研院客座教授林朝,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PJ发表过三篇学术论文,被教授夸赞为“十余年来在清北指导的最优秀的学生”。


大学期间,他还多次出征国际公众演讲比赛,赴伦敦与50多个国家的冠军同台演讲,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全球六强的好成绩。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在文艺方面,陈逸贤还会画画、爱唱歌,是清华艺术团合唱队队员,也是第二十八届校歌赛选手,并跟随集体参加了十余场校级演出。


而这样方方面面都出类拔萃的优秀的孩子,背后离不开他父母的用心托举。


陈逸贤的父母都是英语老师,他们托举的方式,就是从小给孩子营造很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在小学期间,他的妈妈就会在睡前用英文为他读《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一边读一边翻译。


平时在家里的时候,一家三口还会经常会用英文来对话,讨论一些事情。


甚至还一起开展“家庭美剧模仿秀”,还原美剧的角色对话。


在家庭这种良好的英文学习的氛围影响下,陈奕贤变得越来越喜欢阅读英文原著,平均一周能看两三本英文原版小说。


初中时的陈逸贤不仅能够尝试着翻译英文故事书《神秘博士》,并且还写下了10万字的英文科幻小说。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面对这些成绩,陈逸贤说,自己学习出色,是因为父母给他创造很好的阅读和学习环境。


在家庭氛围的驱使下,自己“不好好学习都觉得不好意思”。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教育者,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直接决定着孩子人生的高度。


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无声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驱动孩子不停地向父母努力学习的样子靠近。


当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爱学习、积极进取的家庭环境时,孩子就很容易养成爱学习、努力勤奋的好习惯。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父母现在的样子

就是孩子20年后的样子


白岩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我认为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码要承担51%控股的责任。”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很多时候,最该被“教育”的,也许是父母。


周日晚上10点多,闺蜜给我发了条微信吐槽:


“我快要被他们给气死了!现在都快要11点了,我家乐乐还在那儿写作业呢。”外加一个欲哭无泪的表情。


没等我回复,接着又给我发来一段长长的文字:


“今天公司临时有点事,我就出去加了一天班,临走跟乐乐说好了让他先写作业再玩。


等晚上回家一看,才发现孩子一整天就没写多少作业,快九点了还在屁颠屁颠地赶着工。


都这节骨眼上了,右手在写字,左手居然还拿着奥特曼卡片在把玩!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我一把把孩子拎到客厅准备教训一番,才看到娃他爸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看到我怒气冲冲地拎着孩子出来,这才赶紧关掉电视机。”


闺蜜最后还问我,“你说说,孩子为啥不好好写作业,他爸不就是活生生的榜样吗?”


是啊,家里有一个躺平摆烂的家长,只会让孩子也跟着有样学样。


父母在家颓废懒惰不上进,也不学习,孩子在这种氛围的家庭里,也很难爱上学习。


每一个“熊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一位“熊家长”。


很多父母总是用高标准要求孩子,却用低标准来要求自己。


一个12岁的女孩,因为不满妈妈一直玩手机,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跟她沟通,她在信中写道:


“你们应该自己先做到少玩手机,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地监督我呀!如果国王自己不能先按法则去做,公民怎样信任于他,遵守他的法则呢?”


父母的“双标”行为,会让孩子在不自觉中去模仿父母,从而养成各种不好的习惯。


作家沈夜焰说:


“所有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等长大了一回头,才发现你的成长轨迹就在那里,是它勾勒出你的人生。”


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有家长能够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己,才能跟孩子一起成长。


因为,父母现在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差劲的父母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率先走在孩子前面,孩子跟在后面学着成长。


聪明的家长,要学会这么做:


1、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父母平时在家里要做到生活作息规律,无特殊情况不熬夜,早上要早起。


只有父母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工作时不拖延,娱乐时不沉迷。


孩子才能做事有条不紊,懂得分辨轻重缓急。


2、父母要创造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


想要养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就得先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


父母在工作之余,可以看书学习,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到周末就摆烂,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


这样,孩子也会跟着积极起来,不会轻易沉迷于网络。


3、对待孩子不能“双标”


父母一定要知道,养育孩子,最不能要的,就是“双标”。


当父母催孩子“快一点”的时候,请不要总是对孩子的要求说“等一下。”


当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也要捧起书,给自己“充电”,而不是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


希望孩子要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只有当父母做到以身作则,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对他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地对待自己。


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学会用行动去影响行动。


身教永远大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孩子。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教育孩子先要栽培自己。


当父母手中有书,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学习;


当父母心中有理想,孩子也会从小就寻找自己的人生方。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未来。

父母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20年后的人生 - 天天要闻

作者简介:小鱼儿千千,富书专栏作者,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 天天要闻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人尽皆知;钱,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无人不爱钱!有了钱,父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更有底气;有了钱,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能没有后顾之忧。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 天天要闻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流年似箭,弹指间,岁月的车轮已匆匆驶过。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现的人,那些刻骨铭心的事,都在时光的打磨下,于记忆里渐渐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驳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