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家长知道,在学前阶段让孩子读绘本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行为习惯以及专注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在这关键性的几年里,买回来很多绘本让孩子读。
可是,不少家长却发现,绘本买回来后,孩子绝大多数都不会看,最后都放在角落里吃灰。难道读绘本是分人的吗?难道自家孩子真的不爱读绘本吗?
真正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孩子不爱读绘本,而是买的绘本类型不对孩子的“胃口”,引导孩子读绘本的方法也不对。我家妹妹曾经也不爱读绘本,把书放到她面前就想扔了、撕掉,但现在呢,她自己会主动阅读,有时候一读就是半个小时,是怎么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里分享3个方法给大家。
1、让阅读成为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本来就很短,在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之前,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会随手扔在一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要持续一段时间陪孩子阅读,可以将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下来,比如说:早上9点钟左右陪孩子阅读半个小时,下午3点钟左右陪孩子阅读半个小时,晚上睡觉前再陪孩子阅读半个小时。在陪孩子亲子阅读的半小时里,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就拿着绘本和孩子一起阅读,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到了相应的时间段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该看书了。
2、把故事演出来
学前阶段孩子不认识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几乎一片空白,就算绘本有图案也难以让孩子投入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绘本里的内容“动起来”。
怎样才能使绘本“动起来”呢?说白了就是讲故事,不要照着绘本中的文字生硬地朗读,要绘声绘色,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高低起伏的语气,把绘本里面的故事给孩子“演出来”,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里面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而孩子也能从大人的动情表演中受到感染,从而喜欢上阅读。
3、让孩子读喜欢的绘本
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喜欢读的绘本类型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汽车,有的孩子喜欢小动物,让喜欢汽车的孩子读关于小动物的绘本,孩子不一定感兴趣,反之亦然。
与其强按牛头喝水,不如在确保内容健康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读喜欢看的绘本。比如,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行选择喜欢读的绘本,这样买回来的绘本,基本上孩子都能读得下去。
上面的3个方法亲测有效,家长们不妨也试一试,绝对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