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2022年09月29日14:13:35 育儿 1369

孩子撒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 天天要闻

一位朋友向我倾诉:“我最怕犯错,哪怕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错。小时候打破一个碗,妈妈可以喋喋不休地骂一个小时,一次小测验成绩稍有退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打,放学没能准时回家,也会受到惩罚。所以,我为了逃避被打被骂被惩罚,学会了撒谎。但是令我头疼的是,我越来越撒谎成性了,哪怕不需要撒谎的时候也会撒谎。”

孩子撒谎一直被父母看作是一个不良品性,往往会通过各种严厉的惩罚来纠正,甚至有些父母认为,惩罚越严厉,孩子越不敢再撒谎。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反而令孩子越来越热衷于撒谎。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孩子发现了这样一个扎心的事实:我犯了错,一旦被父母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说实话承认错误绝不会减轻惩罚,反而会令父母更加愤怒,唯有撒谎才可能躲过惩罚,得到父母的谅解。所以,当孩子犯错被父母发现时,孩子会选择撒谎,而不是说实话。

当然孩子年幼的时候,谎言很容易被父母识破,但随着孩子年龄渐长,撒谎经验越来越丰富,谎言也越来越完美,父母很难识破。这更加令孩子坚信,撒谎能保护自己免受惩罚。

孩子撒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 天天要闻

但是撒谎会产生各种隐患,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那位自称“撒谎成性”的朋友,大学二年级时得了抑郁症,失眠烦躁,头痛难忍,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每天都处于痛苦之中。但她不敢和父母说,每个星期和父母打电话时,总是谎称一切都很好。

后来实在熬不下去了,她就一个人去医院接受治疗,苦不堪言,但她始终不敢和父母提起。因为她小时候说实话的体验实在太糟糕,那种紧张恐惧和无助始终深深印在她的内心深处,她通过不断撒谎把这份不良情绪小心翼翼地压制住。

她坚信,一旦说实话,这份负面情绪就会再一次令她痛苦不堪,所以变得“撒谎成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感到绝对的安全。

孩子撒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 天天要闻

校园霸凌一直令父母们感到不安和恐惧,究其原因,是孩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往往直到出问题出事了,父母才知道,但为时已晚,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受霸凌的孩子为什么受尽委屈也不对父母说?就是因为小时候说实话的痛苦体验令孩子不敢再说实话,亲子沟通严重不畅,甚至根本没有沟通,所以孩子永远不会对父母倾诉。

那些不被父母关照和支持的孩子,内心力量严重不足,缺乏自信和底气,是班里的“弱势个体”,极易遭受霸凌,因为霸凌者专门找弱势的同学下手,就好比虎狼总是寻找羊群中比较弱小的个体下手一样。

遭受霸凌后,孩子越是不敢和老师和父母说,越会频繁地遭受霸凌,因为霸凌者始终不会受到警告和惩罚,胆子越来越大。

孩子撒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 天天要闻

孩子不是天生就爱撒谎,爱撒谎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习惯于用惩罚或暴力来解决问题的父母。当孩子诚实地承认错误的时候,父母只看到孩子的错误并通过责备、打骂等方式惩罚孩子,而没有看到孩子的诚实,更不会赞许孩子的认错行为。

孩子会坚信,诚实是不可取的,诚实会遭到惩罚,自身的错误是不被接纳的,于是选择撒谎,因为撒谎不仅掩盖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能成功地逃避惩罚。

父母只有鼓励孩子诚实,赞许孩子认错并及时改正,才能令孩子感到舒展和从容,才能令孩子不怕犯错,勇于担当,成为一个自信豁达、底气十足、身心健康的人。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 天天要闻

清明规矩:为何“两坟两纸不能破”?避开三类坟,这样更文明

亲爱的宝子们!清明时节雨纷纷,扫墓祭祖寄哀思。作为传承千年的重要节气,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传递文化精神的纽带。民间俗语“清明不两坟,一坟不两纸”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家族伦理、祭祀礼仪与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