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父子的经典对话教育最大的危险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2022年09月14日16:27:25 育儿 1019


一对父子的经典对话教育最大的危险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 天天要闻


在孩子想要放弃时,要帮他学会坚持,这才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一对父子的经典对话教育最大的危险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 天天要闻

01

“我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

一天:

孩子:我不想学跳舞了?

父亲:为什么?

孩子:跳舞太累了,每天都要练基本功,我想学唱歌。

父亲:好,那学你喜欢的。

一个月后:

孩子:我不想学唱歌了。

父亲:怎么了?

孩子:唱的嗓子都哑了,还是唱不好,我想出去玩。

父亲:算了,孩子还小,这个年龄就该玩,爸爸妈妈不逼你。

十年后:

老师:我们要举行元旦晚会,每人都要报名一个节目。

孩子:老师,我什么都不会。

老师:那你负责扫扫地,打扫一下卫生吧!

父亲:元旦晚会很精彩,怎么没见你表演节目呢?

孩子:我什么都不会,怎么上台啊?你们当初怎么没给我培养个兴趣爱好呢?

父亲:当初是你自己不愿意去了,怎么能怪我们没培养你呢?

孩子:我不愿意学,你们就不让我学了?我年纪小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

父亲顿时语塞。

相信这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对话。

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

是“尊重”孩子的意见,还是到最后被孩子埋怨呢?

02

“为什么当初没能逼孩子一把?”

据说,99%的孩子都对父母说过:我不想学习了。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止99%的孩子不想学习,就连99%的大人也不想学习。

比起“热爱学习”,可能“厌学”才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但是,我们能因此“尊重”孩子的意见吗?

不能!

因为这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坚持。

但是孩子还小,哪懂这么多道理?

孩子只看得见眼前的快乐,根本不知道不学习的人,将来会吃多少苦,经历多少磨难。

如果这个时候,连我们都轻易地让孩子打了退堂鼓,孩子很可能会在将来后悔,后悔当初的自己为什么没能咬咬牙坚持下去。

我们也会自责内疚,为什么当初没能逼孩子一把?


03

孩子没有长远目光,但父母要有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J·赫尔曼,用计量经济学证明了:

投资孩子早期教育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对0-3孩子投资1元,有18元回报;3-4岁投资1元,有7元回报;小学阶段投资1元,有3元回报;大学里,投资1元只有1元的回报;


赌王的儿子何猷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有人说:何猷君是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天之骄子,一辈子吃喝不愁。

可是他没有选择享受,没有整天声色犬马、灯红酒绿。

他选择了努力学习,考上美国常青藤名校——麻省理工学院,还取得了硕士学位。

何猷君不仅成绩优秀,待人还和善,与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完全不一样。

这样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呢?

何猷君的父亲常说:


“我教小朋友要用功,财富不一定能跟你一辈子,但是知识永远受惠。”


孩子,等你长大之后,你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精神世界。

努力学习,丰富内心世界,是帮助你塑造自己更好的修养和品格,成就更好的自己。

04

孩子没有专注力,但父母要有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有些家长给孩子报了上万块的兴趣班,到最后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一位孩子考上清华的妈妈告诉大家:“辅导孩子作业时,我就陪着他,与孩子一起学习。”

有些家长会说:“我也陪了呀,孩子一写作业我就在旁边看着。”

先问一下各位家长,你是否做到了以下几条?


孩子做作业时,你不大声看视频?孩子温功课时,你不放肆刷抖音?孩子在复习时,你不去聚会不去玩?


很多家长也陪孩子做功课,但只是形式上的陪伴,实际上孩子有多少功课、功课的难度如何,家长心里也没底。

孩子不想学习,根本原因是遇到困难,越学越挫败,越挫败越喜欢想别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恶性循环。

而家长只需要做到一点:每晚陪他解决当天所学的东西。

每天问问孩子:


今天每一科有多少作业?每科作业的难点在哪里?孩子想怎么入手?孩子想从哪一科开始?


如果孩子的状态很饱满,那么就从最难的科目先做,先难后易,提高做作业的效率。

如果状态很疲惫,那就先做些机械的作业,不需要太费脑的,等孩子进入状态,再加插难度大的。

在这个过程中,只跟孩子提一个要求,那就是专注。

这半个小时做这部分作业,专心做,做完了放下,做别的。

也没有回头时间给你改动,想好了再做,做完了也别急着做下一课,专心检查。

05

孩子没有自制力,但父母要有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

如果从小父母就不帮助孩子塑造这样的信念,那长大后,谁还能帮他呢?

杨易高考时以理科状元的桂冠,考入清华大学,本科、硕士都念清华大学。

比学历更耀眼的是:2018年1月,杨易在一档云集了无数学霸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脱颖而出,一路杀入12强,又以几乎零失误的成功率帮助所在的团队夺冠,自己成为本届比赛的冠军,最终获封“脑王”荣称。

一对父子的经典对话教育最大的危险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 天天要闻

“我不想学了”这句话,我们的“全球脑王”杨易也曾经跟自己的妈妈说过。

“当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晚上做课外作业的时候看到邻居孩子聚在一起玩足球,而我当时做一道数学题目,已经错了三次。”

“我就觉得很气馁,我不想做这些额外的作业,我想出去玩足球。”

于是,他就跟他妈说:“妈妈,我不想学了。”

后来吃晚饭时,杨易的妈妈说了这么一段话:


“一道题不会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时间学一下才能学会的。如果你不学,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遇到这道题目,你就只能想,我当时本来可以学会的,我本来可以考100分的,你想这样吗?”


一对父子的经典对话教育最大的危险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 天天要闻

人生的痛苦和遗憾,往往不是源于“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如果杨易妈妈当时没有对孩子严加管教,哪里还有现在的“脑王”呢?

主持中国诗词大会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小时候也想过不学习了。

但父母一直让她坚持,她咬牙坚持了。

直到今天,她出口成章、知性优雅,成了千万人心中的知性女神。

她说感谢父母当年逼她学习。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放弃很容易,但是坚持下来却很难。

学什么课不重要,教孩子从小学会坚持,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最重要。

好的学习习惯,会受用终生。

其实,只要稍稍留心观察那些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不是比谁更聪明,也不是比谁更富有,而是他们更加懂得坚持学习的道理。

别让孩子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享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

这段话,既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每一个大人。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