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2022年07月05日12:48:02 育儿 1235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作者 | 二禾


孩子的身高,哪个家长不操心呢?


杭州一个妈妈,因为12岁儿子身高只有1米48,就在家里安了一个“摸高神器”,还严格督促儿子必须每天跳600个。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没想到跳了半个月后,没等来长高,孩子的膝关节却开始疼。一开始,妈妈还以为是生长痛,没当回事,直到男孩连正常的下蹲都没法完成,才去看医生。


孩子被诊断为“胫骨结节骨骺炎”!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这里要提醒家长,网红长高神器再火,也不能直接拿来“套用”在孩子身上!不恰当的运动,非但不会促进孩子长个,还会起到反作用。


记住一句话,不是运动挑孩子,而是孩子挑运动。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给孩子选对运动,很重要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不长个就是运动少,加大运动量就好了!


温州一个男孩,一次跳绳500个,父母还嫌少,一口气加到3000!这样操作后,直接把孩子送进了医院骨科。


医生说,每个孩子的运动基础、身体素质不一样,看见啥火就给孩子选啥运动,还一股脑加大运动量,不仅不科学,还特别容易起反作用。


因运动损伤就医的儿童中,运动方式不合理,或运动强度过大,是孩子受伤的主要原因。


运动选对了,孩子才能长得高;运动没选好,受伤跑不了。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这几个“长高神器”,不能瞎用


最近特别火的几种长高神器,跟风的特别多。可种草之前,这些网红运动的禁忌,你必须心中有数。


跳绳


跳绳是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项目,操作简单,普及度高,却不适合所有孩子。


正常跳绳时,脚掌处在稍微内翻、内旋的位置。


扁平足的孩子,就会处在外翻的位置,这个力量对于脚内侧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冲击和损伤,反而加重脚部疼痛。


所以,有扁平足的孩子,不适合大量跳绳。


还有父母图省事,直接让孩子穿着凉鞋或皮鞋跳绳,这就更危险了!


还有很多父母,只在意数量,根本不注重运动技巧。


在跳起落地后,会对膝关节和脚踝产生一个冲击力。如果地面很硬,或者孩子没有穿运动鞋,再加上每次跳绳都是重重地让脚后跟着地,就很容易对膝关节和脊柱造成损伤。


所以,跳绳运动的正确操作应该是:

动作:踮着脚尖,脚跟离地。

鞋子:穿上包裹力强的运动鞋。

场地:可以选择在塑胶跑道,也可以垫一块大一点的垫子,做好缓冲。


单杠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也是最近几年特别火的长高神器。


很多父母把这个安在门框上,为的就是有效空间内,让孩子随时抻一抻,长长个。这项运动真的适合孩子吗?


抛开运动效果不说,安全性就有待考量。


前一阵就有一个新闻,一位男性在家里做单杠引体向上,结果单杠直接脱落,头部重重地磕在地上,妻子赶到时他已经意识丧失,昏迷抽搐,特别危险。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孩子本身手部力量就弱,胳膊肌肉力度不够,一旦抓握不稳,特别容易掉下来,发生意外。


而且,单杠这种运动,重点放在了力量训练上,主要锻炼的部位是背部,肩部和手臂,对促进孩子长个来说,作用非常有限。


长跑


邻居7岁男孩,因为他爸爸特别喜欢跑马拉松,也要求孩子跑马拉松,每次至少都是5公里起步。


结果有一次,孩子哭着跑完,不断喊疼被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软骨损伤,这位爸爸才傻了眼。


长跑,是属于成人的高强度运动,根本不适合孩子。


运动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耐受力和运动基础。很多5公里马拉松比赛的参赛年龄要求,都是要求在13岁以上。


孩子跑步,适合多大强度?专家建议:


5岁以下,跑步距离控制在400米以下;

5-8岁,跑步距离在800-3200米不等;

8-12岁,每周训练2次,必须连续训练10-12周,才可以完成一次跑完5公里的目标。


平时,孩子每跑步30分钟,建议休息5-10分钟。


只有让肌肉得到充分休息,才能更好地让运动发挥最大功效。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


除了运动,孩子长高还有别的方法吗?


✔️ 运动前评估


运动前,要掌握孩子的身体情况:


孩子是否属于肥胖,运动能力怎么样?运动基础好不好?


可以根据中国0-18岁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来综合判断孩子的情况,身高,体重是否超标。


滑动查看男孩、女孩身高百分位对照表⬇️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过度肥胖的孩子,不适合做蹦床等类似蹦跳的运动。这类运动在跳跃时,膝关节负重过大,特别容易受伤。


可以为超重孩子,选择游泳,无跳跃减脂操等项目。


还可以让孩子原地跳绳,或者立定跳远,根据孩子反应力,平衡力,来综合测评下孩子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差的孩子,更不能一上来就追求高难度运动。适合孩子的运动,才是好运动。


✔️ 可以选择2个以上运动种类


很多家长特别迷信“纵向”运动,其实,并不是只有跳绳、打篮球这些向上蹦高的运动,才能让孩子长高。


这是一个误区。


长高是肌肉+骨骼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只要是方式合理,强度适合孩子,就是好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5-17岁青少年,每天最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到高等强度的训练。


单一运动很难填满60分钟时间?


没关系,可以帮孩子选择2种不同的运动,锻炼到不同部位的肌肉,更有利于整体身高发育。


比如说,孩子平时侧重球类下肢运动,那么在家也可以辅助一些核心力量训练等运动项目。比如平板支撑等,让上肢、腰部和腿部力量一起加强,多方肌肉协同作用,长高效果更好。


✔️ 晒太阳+睡眠+营养也得跟上


运动虽然有效,可对于长高来讲,并不能起到全部作用。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营养和睡眠两大因素。


很多家长心中,补钙=长高,其实这个等式根本不成立。


骨骼生长需要大量的钙,但并不是补钙了就能长高!孩子长高,单一营养素可不行,除了钙,还有维生素D,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


《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一书中,就将食物按3种颜色划分:

红色食物:蛋白质类,鱼肉蛋奶等,可以强化骨骼,增加肌肉;

黄色食物碳水化合物类,面粉,大米,玉米,土豆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加体力,精力充沛。

绿色食物:就是各种水果和蔬菜,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可以综合看看孩子饮食结构,来判断孩子饮食是不是均衡,是否挑食。


除了饮食运动,睡眠时间也必须重视起来。


前一阵,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超8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不达标,95.5%的小学生,睡眠不足10小时。


熬夜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还会造成孩子记忆力下降等。充足睡眠,也有利于孩子健康生长。


附:不同年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长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总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孩子个头蹭蹭地蹿起来,得靠一点一滴的汗水,一口一口的吃饭累计起来才行。


孩子长高,是个长期工程,一旦发现孩子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不要侥幸,及时就诊。


孩子的生长发育,从来不是小事。

如果觉得今天的分享有用,别忘了转给你身边的家人!


—— End ——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作者:二禾,记者,甜品师,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字,偏爱甜蜜浓郁的奶油。

审稿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茂伟,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常委。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3种“长高运动”,可能不适合你家娃!家长快自查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亲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吗? - 天天要闻

亲子心理咨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吗?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我对孩子太过急切,像极我爸当年对我的样子,也是我最讨厌的样子。如何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这一路走过去的印记,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执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可以感受到题主的焦虑和无奈,表面上题主是为孩子的平庸而感到失望,其实是你对于自己...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 天天要闻

萌态百出!熊猫宝宝圆润如煤气罐,网友:这谁能顶得住啊!

在翠绿茂密的竹林中,藏匿着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爱使者——熊猫宝宝。它们宛如一颗颗精致雕刻的玉球,圆润得如同家中的“煤气罐罐”,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爱意满满。作为中国的国宝,熊猫宝宝不仅因其黑白分明的独特毛色和憨态可掬的模样在全球圈粉无数,更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 天天要闻

妙笔天成,弘扬国粹——张德聪

篆书,作为中国古老书法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篆书书法中,其字形匀称、线条优美,给人以古朴、端庄的美感。张德聪先生的篆书,每个字的线条都呈现出一种流畅、圆润的美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享受。特别是在书写长篇作品时,篆书的线条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闻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达上确实有一些特殊的方式,这些方式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强烈的表达:熊孩子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经过太多的修饰或考虑。例如,他们可能会直接告诉父母他们想要什么玩具或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