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7日讯(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严晓博)“对于常人来说,‘怀胎十月’便可与自己的孩子见面。而我,与自己的宝宝相见却经历了8年的艰辛历程。”一封4页纸的手写感谢信,述说了一位母亲求子的周折与不易,更饱含了她对医生们的感动和感谢……近日,小陈与家人抱着出生仅一个多月的嫩毛毛,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产科主任张卫社教授团队送上了鲜红的锦旗与手写的感谢信。

历经8年、4次妊娠,终于当上了妈妈
2013年,首次怀孕的小陈在胎龄20周时不慎流产,被紧急送至湘雅医院,在张卫社教授、聂聪护土长等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逐渐走出悲伤,调养好身体。2015年她再次怀孕,可早孕胚胎停育使她陷入绝望,张卫社耐心细致地研究其流产和停育原因,同时给予了她温暖的安抚和鼓励。
2016年,喜讯再次传来,但不幸的是仍未能圆满“结果”。怀胎24周的小陈突然肚子疼痛难忍,流血不止。入院当晚,张卫社在病床旁守了她一整夜,积极采取各种保胎措施。可情况越来越危急,张卫社决定安排手术。手术台上,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张卫社快速找到并剪开了当时为保胎做的环扎手术缝扎线,不到一分钟就将小宝宝顺利接生出来。“如果当时晚一秒没有剪开缝扎线,我将面临子宫大撕裂继而大出血的生命危险,是张主任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小陈感慨道。不幸的是,只有24周胎龄的宝宝,因尚未发育完善,在新生儿科救治一周后未能闯过难关。

看到她平安生一个健康娃娃是大家最大心愿
“患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都希望帮她们抓住。小陈是多囊卵巢,排卵不规律,为要宝宝吃了太多苦……”张卫社忆起这8年陪小陈走过的“求子之路”,泪水冲出了眼眶。
“张主任告诉我,能看到我平平安安生一个健康的娃娃是她最大的心愿,这也是我们全家人的期盼!”2020年,小陈再次怀孕,保胎过程中多次出现异常,前后6次住院,在湘雅医院产科与国际医疗部医护人员的全程指导与照护下均化险为夷。她说:“有张主任在,我啥都不怕了!”
2021年7月30日,怀胎37周的小陈突然羊水破裂,在被紧急送往湘雅的途中,六神无主的她忐忑地拨通了张卫社的电话。了解情况后,张卫社立即安排其由急诊科直接入产房。产房内,王薇、周小慧医生不厌其烦地告诉她怎样用力,为她加油鼓劲。早上5点40分,迎着清晨的曙光,宝宝平安落地。
由于生产过程中过度紧张用力致使宫颈有撕裂,且因疼痛剧烈、患者难以保持体位,医护人员与小陈反复沟通、想尽办法,蒋小娥医生保持弓腰姿势一个多小时,成功缝合其深部伤口。产后三天,小陈便顺利出院。针对“新手妈妈”母乳喂养的种种困惑,产房的张琴医生专业耐心地教其如何亲喂宝宝,让小陈收获良多。
“你们无私的爱,是宝宝来到世上收到的第一份宝贵的礼物,谢谢你们!这8年漫长而又艰辛的怀孕历程,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医者的伟大和艰辛。未来,我会带着医护人员的爱与关心,用心呵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小陈在信中写到。
[责编:周阳乐]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