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发“众怒”

2021年08月16日23:37:02 育儿 1462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 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消息一出便引发了不少的讨论。

很多人表示别说三胎了,连一胎都不想生。之所以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想生孩子,就是因为生孩子的成本太大。很多人都会问道:现在从生孩子至养到大学毕业需要花多少钱?

厦大教授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发“众怒” - 天天要闻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初中的小女孩补课就花了200万,在一线城市,想要成功将一个孩子养至大学毕业,百万算是少的。而在大部分城市中,虽说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在花销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就算是最基础的消费,基本上培养一个孩子18年也需要50万元以上。

如此大的经济压力和教育焦虑,致使很多年轻人选择生一胎或者不生,响应三胎号召的意愿非常低。

厦大教授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发“众怒” - 天天要闻

厦大教授建议,要将“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可以将生孩子与资本相挂钩,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去“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比如说生孩子与不生孩子的人,社保制度可以做出差别。

其言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1:我觉得他的话完全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和何不食肉糜有的一拼,其实不生的原因很简单,收入跟不上养育小孩的成本,这导致生育意愿降低。

厦大教授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发“众怒” - 天天要闻

网友2:不要用公众利益道德绑架,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是个人权利。国家应先让人人住得起房,而且居住环境舒适,解决教育,医疗低消费,能让国人生活宽松,高收入,有能力养育高质量子女,相信自然会生育多子女的。

这位教授的言论之所以不被人们认同,是因为在促进一项政策的实施中,惩罚与奖励他选择了前者,惩罚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但带有被迫的性质,这是会引起公愤的!

厦大教授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发“众怒” - 天天要闻

如何促进三胎政策的落实?

想要解决生育问题,最重要的不是去剥夺公民应该拥有的权益。按照这位教授的观点,如果未来结婚的人越来越少,是不是也要惩罚一下不结婚的人?取消他们的社保保障?

人们之所以不愿生孩子,不是因为单纯的奖惩就能决定的,而是生完孩子之后普通家庭所面对的生活问题该如何解决!

厦大教授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引发“众怒” - 天天要闻

这位教授大概是经济条件优越,养5个孩子都不成问题的家庭,他不知道国家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家庭条件有限,想要正确理解或者是解决生育难的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大众才有发言权!

在我看来,赵教授所提出的这个建议基本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根本不会被采纳。如果生育率低的这个问题能够如此轻松解决,国家也不会出台这样那样保障全民利益的政策了。

“一起考教师”立志为在职教师提供职业提升和交流功能,成为职业教师的命运共同体,了解更多教师日常故事,请关注我们。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