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22画上句号,明年如何升级打怪?

新一年悄然而至,2022年还剩下5天。你今年过得如何?


回忆一整年,你有没有以下苦恼:


职业道路越走越窄,似乎一眼看到头;


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干活提不起劲;


一天忙来忙去,身心疲惫,夜深人静回看今天做了什么,琐碎平淡,心里总感觉缺点啥;


时而打满鸡血向前冲,时而躺平摆烂,常常在两个极端中游走,像个天平一样左右上下晃;


成长缓慢,每一天都一样,感觉不到变化,蓦然回首一年又过去了,大好青春年华不知道消逝在哪里?


今年很快就要画上句号,那明年如何有效突破以上瓶颈?如何飞速成长?



Part 1

如何破?


我们很容易认为,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不是他们天赋异禀,才华出众,就是刻苦异常,非凡人所能及。加上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他们非凡的人生。


很多名人没出名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听说曾国藩前半生相当愚笨,参考科考,考了7次才中秀才。


我们素人如何跳出碌碌无为,成就自我,活出想要的一生?


你有没有发现,刚毕业参加工作、学习一门新东西、从事一份新工作,刚开始我们像海绵拼命吸收、成长飞快。


然而成长就像一条抛物线,很快速度就慢下来,到了峰值,遇到瓶颈。


看很多书、学很多方法工具、把时间掰成两半用,再按之前的老路也突破不了瓶颈。


马云说过: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都不大,90%的人每天重复着99%的错误。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纠正错误,找正确的路径。



要破局,需要有一颗“真正改变”的心,由内而外的改变。


第四道入门手册《自我观察》说到:


如果我以同样的思维和情绪模式反应一万次,甚至更多次,连我这样的傻瓜都能够开始注意到我又走老路了,而且结果永远是同样的!


这真是一个凡人穷尽一生在做的事情,一再地重复同样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习惯,却期待有不同的结果。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一千次一万次,为何不尝试走新的一条路呢?也许就是通往成功,通往梦想的彼岸。


真正的改变是改变自我意识的状态,改变心智模式、改变思维方式。


当这些改变了,行为才会改变,结果才会随之改变。


Part 2

怎么改变“命运”?


荣格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你的潜意识正控制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当潜意识被呈现,提升到意识层面,命运就可以被改写。


我们每天的行为、想法、下意识的情绪感受,都被潜意识操控着而却浑然不知。


人类之所谓成为这个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是因为我们具有自我意识状态,简单地说,我们的大脑具备超凡的抽离觉察能力。


我们可以随时跳出自己的身躯去观察自己,观察此时此刻的想法、内在的声音、情绪和感受。


创办了超10亿美元估值公司,畅销书《臣服实验》的作者迈克A.辛格的命运被改变的一刻,发生在他23岁有一天。


那天他正坐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和亲戚说话,闲聊沉默的片刻,他忽然意识到有一个安静的自己,在观察一个内心着急尴尬,拼命找话题的自己。


在那瞬间,这个“安静的自我”和那个“焦急的我”存在一个距离,一个“我”在观察另外一个“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他不是思维和情绪的体验者,而是一个观察者。


这次微妙的发现改写了他整个人生。后来他在商业、艺术、教育、医疗和环保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我们跳出肉体身躯去观察自己,观察者“我”与被观察者“我”之间产生了一个距离,形成了一个空间,我叫它为“觉知空间”。



在这个觉知空间里,观察者“我”清醒且理智,看到身在局中的“我”的窘境,也看到“我”有很多选择。


你有过在“觉知空间”的体验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只是没有留意,或者想不起来罢了。


所以难就难在这里,我们对此无意识,从来不觉得有问题,因此也不会反思,更不会改变。


被潜意识操控着,念头自动就来,情绪忽然来袭,不该说的话轻易说出了,不该做的事条件反射就做了。此谓“不知不觉”。


教练的有效在于创造“觉知空间”。通过有效的提问、反馈,科学的流程工具,帮助被教练者在这个空间里看见自己、觉察、顿悟,从而找到清晰明确的答案。


其实,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随时随地创造“觉知空间”。譬如,通过复盘。


Part 3

复盘的本质


复盘就是做记录、做总结吗?


复盘就是反思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如何改进吗?


复盘就是思考下一次要怎么做吗?


以上只是复盘的“形”而已。


真正有效的复盘是创造一个觉知空间,观察“心”。

向内看,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从发生的事件,从当下的情绪反应,从念头出发,去观察背后所反映出的信念、模式、习惯、内在假设、思维方法等。


随时随地复盘,随时随地改变,这是一种非常高层次的复盘思维。


去年年初我发起了几期21天的静心冥想共修营。


这个21天的冥想共修营的设计非常精密,每天除了独自一人做十几分钟的静心冥想,还有一个小作业。


参与者每天完成了作业,只需要在群里发送三个字“已完成”,便可以继续留在共修营里,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就会被我抱出共修营。


这个规则产生了大量创造“觉知空间”的机会。


对于发起人我,对于参与者亦然。我每日都在问自己大量问题:


很多人都没有发送“已完成”动作。我需要在群里提醒吗?我提醒的动机是什么?是纯粹利他行为,还是小我在作崇?


如果某人一直不按时完成。我是私下找他聊聊,看看我能做些什么?还是按照约定直接抱出群呢?影响我选择的是什么?


有人私聊我提出异议,我下意识有一个不舒服的反应。为何有这个反应?是畏难?是烦躁?是害怕?我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反应吗?是什么影响我产生这个下意识反应?我需要改变什么?


我观察到小我在挣扎,看到自己做的选择,反问自己是否要改变?这个过程难受、纠结、痛快。


21天的静修,每一天就像拿着手术刀解剖自己,拿着放大镜在细细地看。我连续进行了三期,共63天。


三期结束后,我感觉自己真的蜕变了。



身体变得灵敏,可以快速接收到直觉的信号。不知不觉的情况在减少,后知后觉和当知当觉的状态增加。


生活变得轻而易举的幸福,在做个案时轻松给对方创造安全的场域和问出直指核心的问题。


有两个很流行的词“事上修”、“做中学”。


通过“事”修背后的心,通过“做”学习高层次观察和思考。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天堂。


真正的成长,是心的成长,思维的成长,认知的升级迭代,这样才真正促使行为的改变,结果的到来。


局,也就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