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紫云英一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日暖阳,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携带着活泼好动的外孙,信步渌江边,欣赏和抓拍沿途美丽的风光……

渌江桥下,蓦然回首,瞅见一小片碧绿碧绿的紫云英,煞是嫩绿可人。不由勾起自己孩时,那久远的追忆一一

那是上世纪无机肥稀缺的年代。秋收季节,家乡的稻田里,满目都是它圆圆的踪影: 晚稻收割前一个月左右,父老乡亲便将草籽种(紫云英)撒在稻穗垂头的稻田中。

金秋十月,到了收割金黄的稻谷的季节。在稠密稻梗的浓荫庇护下,紫云英萌牙了,长出寸许深的嫩苗。

之后,裸露于稻田中的它,历经一冬的雨雪纷飞,顽强地挺过漫长的数九寒冬。

待来年春来水暖,它便焕发出蓬勃生机,浓绿了满垅的稻田。再之后,成熟的草籽,盛开千万朵红里间白的花来。

爱美的乡下女孩,满心欢喜地摘下几朵,插在秀发之梢,笑靥如花璀璨。

阳春三月,也是稻田深耕的时节。犁铧之下,厚实的草籽苗随之倒伏……再经田泥的厚压,发酵为全年水稻生长的养料。同时,松化和改良土壤,收获早、晚两季水稻的丰收。

















时光步入无机化肥广撒滥施的时代。父老乡亲为图省时、方便、快捷,不再播种草籽,只施化肥……久而久之,土壤酸化、板结,严重影响农作物养料的酸碱平衡,自酿"苦酒"。

没想到,在远离乡村的闹市江畔,还能见到它熟悉的身影,并且经受住天寒地冻,长成一片片绿,催生一簇簇花,亮丽游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