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秋雨天渐凉,请收下陌生人的祝福,无论谁都希望温暖这世界

科技的发达,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那时候书信都要走好几天,思念也被牵引着。虽然有些折磨人,却更加懂得珍惜。如今,这些东西看不见了。上一秒你在北京,下一秒你可以立即跟你远在南方某小镇老家的亲友连线交流,却少了很多言语和期盼,这大概就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吧。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到了这个时候,中国大江南北的大多数地方,都可能下了一场秋雨,一天凉过一天,南北虽然有差异,但是毕竟再也没有夏天狂躁的感觉。只是一种莫名的孤寂感,有可能涌上心头。

今天的人,被网络左右了更多的情绪,各种数据算法,把我们人为地分为了三六九等,渐渐失去了自我的感受。这不是像两个相爱的人那样,因为快乐着你的快乐,因为悲伤着你悲伤的甜蜜。而是很多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成为你生活中那些难以逾越的墙。你已经忘记了,现实的世界里,你应该活成什么样子,而在滤镜的乌托邦里,你早就没有了自我。

当遇到各种节日的时候,你会发一段文字,无论在哪个平台,常常是想给的人看不见,不相干得又看不懂。

然而只要是祝福,都请你在遇见的时候,好好珍惜一下,回应一下,因为孤独会传染,而温暖却很难。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霜。元稹说:“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总觉得这是让人愁绪万千的时节,虽然不好,却无可奈何。记得张继那首孤独了千年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虽然未必是寒露时候写的,但是在这样深秋的夜晚,如果没有寒露开启的孤独感,又怎么能撩拨诗人的心弦,彻夜难眠呢?

有人说,全唐最孤独的诗恐怕只有江雪可以和它媲美。我倒是觉得,《江雪》的渔翁是一种自我惬意的选择,而《枫桥夜泊》更像是对人生无奈的呐喊,最后呐喊也只能浅吟低唱。

因为,害怕自己的不安,打扰了这本来属于秋的孤寂,属于这世界不能言说的凄苦。

其实,半夜的鸣钟比谁都懂诗人的心情,这正是旅人不安的真实写照。那个时候还是离家千万里的游子,而今天,很多人在家里,依然没有归属感。这才是更加悲哀的事情。

有人说,无论你是否在家乡,你都是红尘一过客,人间的贩夫走卒而已,哪里值得被记录,就连那些大人物们,有本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人上人们,在时间的长河里都会被人淡忘,何况你我升斗小民。

想到这里,还有什么不能释然的呢?看破的不是红尘,而是人生的执念与纠结,当你豁然开朗的时候,你就不会伤春悲秋,而是真正做一个有烟火气息,敢于担当的人,过好当下的日子,行好脚下的路。

寒露虽凉,尚有余温,人生悲欢,皆有尽时,鼓起勇气的同时,我们的力量就会慢慢蓄积起来,化去冰霜,腾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