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命中最平静的时候,就是你最强大的时刻

或许是因为我的脾气暴,也或许是因为我的性子急,所以才使得我外公还在世的时候,时不时的就跟我讲一些他人争强好胜的事情。可惜那时节年纪小,家里又养得娇,自然就领悟不了外公所要表达的意思,但说的次数多了,耳性还是有。

外公说他见过两次,因为些微小事引起口角相争而大打出手的人,一个上蹿下跳摩拳擦掌,一个稳坐不动冷眼旁观,但到最后,往往是那个不动声色的人凯旋而归。你道为何?因为真正的厉害角色,往往不喧于口,内敛稳重,不炫耀,不张扬,不出手还好,一旦出手便是狠招。

现今想来,确实是蛮有道理。难怪王小波会说,一味的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想必,先前外公所说,就这个意思。

可以讲,凡事情绪先行,理智在后,看起来最是义愤填膺,但实则到最后才最吃亏。因为人早将精力用在了情绪上,别说难以解决问题,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别人钻了空子。

意思是这个意思,道理也懂,什么也明白,但落实到生活中,多数人还是会跟我一样,带着自我偏见,去争对错,去论是非。特别是当事情超出预期时,别说冷静,一下就慌了手脚。以至于越慌越乱,越乱越出错,越出错越导致满盘皆输。

虽然也一再告诫自己,莫慌,要冷静,要冷静,但就是冷静不下来,脑袋里似乎装满了浆糊,根本理不出个头绪。什么考虑清楚前因后果啦,什么权衡清楚利弊再采取行动云云,早已丢到九霄云外,一个字,急。还团团转。

于那些至理名言,林清玄的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什么翁同龢(hé)的,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什么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种种,种种,统统的不起作用。

那个“静”字,似乎在每次遇到事情的时候,都喜欢掉链子,不出来阻挡着,给主家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其在理性思考后找出相对合理的解决之道,以静制动而后谋,使问题迎刃而解,化险为夷。

但人啊,就是摆平不了情绪的蛊惑,就算是些微的小事,在情绪的泛滥下,也能成为天塌下来的大事。以至于有人会为一些小事纠缠不休,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口角,最后演变成拳脚相向;更有人在遇到急事后心态爆炸,一丁点小事,最后酿成一场性命攸关的灾难......

可惜,狂怒过后,一切的后果终究要自己来买单。难怪莎士比亚会这样说:“谁能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说得妙极!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决定你的行动,所以要切忌,冲动是魔鬼。与其与情绪抗衡,不如退一步,学会让自己安静下来,学会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不堪,给自己一点时间,一些期许,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生命里最安静的坚强。

因为,心无杂念,才能学会招式;心有静处,才能应对生活。这世上,所谓好的人生,都是用一颗平静的心,平和的态,平淡的活去滋养出来。不为他人所扰,不为外物所惑,在自己的世界里修篱种菊。

真正的人生赢家,别说早已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但往往都是胸有急雷而面若平湖之人。所以讲,生活的色彩如何,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就如作家马德说的:“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自己的心先安顿好。心定了,才能协调统一内在的力量,去应对复杂的人生。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

只有冷静,才能拨开双眼的表象,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关键;也只有冷静,才能摒除杂念,回归本心,找到通关的密码,而后抽丝剥茧,找出问题之关键,反败为胜,成为人生赢家。

当然,战胜困难并不难,难的是战胜自身的情绪,以及让自己静下来。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端倪,在你生命中最平静的时候,就是你最强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