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扛多少事,决定了你能够走多远

“能扛事”—遇事不回避,勇于担责,能做事,并且能做成事,这就叫做“能扛事”。

不能扛事的人,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不愿扛。面对交办的工作任务,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行、办不到、不可能,

找各种借口,百般推辞,甚至当逃兵。

第二种:扛不住。他或许有做事情的意愿,但他的能力不够,也不愿意去改变,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遇到问题,不肯扛责任,锅全推给别人,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真正优秀的人,能扛事,也能成事。他知道战胜挑战的艰辛,他也知道,自己能扛多大的事,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No.2能扛事的人,往往具备这三种能力

能扛事,才是真本事。真正能扛事的人,往往具备这三种能力。

1、遇事不避,敢于承担责任

有人曾问过股神巴菲特:“您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什么品质?”

巴菲特回答说:“态度,尤其是工作的态度。”

有些人并不缺乏工作的能力,但他们缺乏主动做事的态度,遇到一些大事、难事,他就退缩了,只会找借口逃避,推卸责任。

实际上,绝大部分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

遇事时,如果你还没做,就是“不能”的态度,不愿尝试,不敢去做,那你就一定做不成这件事。

但是,如果你有了“能”的态度,你就会积极去面对,去考虑争取什么样的资源,获得什么样的支持,最终也会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人的最大壁垒,在自己脑子里。如果我们的事业进展未获所期,多半是因为我们给自己设限,让自己裹足不前,寸步难行。”

不要自我设限,你遇事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2、进化自我,拓展能力边界

光有扛事的态度不行,你还要有做事的能力。你唯有不断进化自我,拓展能力边界,你才能扛更多、更大的事情。

什么叫“能力”?能力是在需要与环境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为表达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就是说,能力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你的需求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扛下更大的事情后,你也会不断自我进化,从而获得更大的能力。


3、结果导向,向着目标努力

一个人要做成事,态度和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努力。

稻盛和夫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我一直坚持努力,埋头从事‘看似平凡的工作’,因此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是多大多难的事,你只有一步步向前走,通过看似平凡的努力积累,才能走向成功。

但是,你的努力是要结果的,没有结果的努力,是没意义的。那么,如何让你的努力不贬值,有成果呢?

首先,你要有正确的方向。比如,你带团队做一个项目,那你的策略、方向必须是正确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其次,你要以结果为导向,做到以终为始。永远追求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标准,不断学习成长,保持心态的坚韧,直到拿到结果。

最后,要有复盘。无复盘,不进步。不断复盘、提炼经验,做到快速迭代,你的每一次努力才会更有价值。

No.3结束语

一个人,能扛多少事,也就决定了他能走多远。什么样的人能扛事?

第一,他想做事,有“遇事不避,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和勇气;

第二,他能做事,不断拓展能力边界,积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他做得成事,通过一步步平凡的努力,成就非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