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的训练使我们的内心宽阔,柔软坚强这是幸福快乐的源泉


当人们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小,最好整个人都缩进一个桃核里,以为有坚硬的外壳保护会安全些


而实际上这只会使内心更加压抑和僵硬


善良的人都心软,心太软则容易受伤害


的确,没人愿意受苦、受伤害


但放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就算用铁石心肠把自己武装保护起来,也照样免不了痛苦的侵袭


所以

佛教的修行者选择开放,把一颗柔软的心完全向外界开放



在经历痛苦时,努力保持住觉察


看到情绪的变化,看到自己的反应


看到脆弱、怨恨和惊慌,同时尽量把心敞开


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让强烈的感受去瓦解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


这时,我们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来的慈悲心、出离心、世俗菩提心才会有机会显现


痛苦让我们放下骄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并透过自己的感受,体念到他人的恐惧、伤痛和烦忧


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


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


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而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


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


虽然日常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慈悲心


但对于心力不够强大坚定的人来说


仅仅靠日常生活中零散的训练是难以持续地增上慈悲心的


我们需要专门花时间系统地观修,比如每天花半个小时修慈悲心


所得的理解和体悟再拿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去串习和巩固



慈是希望对方快乐,通过友善、关爱、分享等来表现


悲是愿意分担乃至代受对方的苦,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温柔


观修慈悲心通常从亲近的人开始


因为你与他们的因缘很近,如果你愿意


你能更深切地理解、感受他们的苦乐、希惧,而理解是慈悲的基础


慈悲心具体可分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其中舍的意思是平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训练中慈悲的对象从亲近的人开始


将逐步扩展到认识却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恶的人,及至所有众生……


同时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分享还是分担


都应以自他平等之心去做,道德上、物质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慈悲心的训练使我们的内心宽阔、柔软、坚强,这是幸福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