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一个快被吃完的物种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陪着我们走过了童年。

只不过,现在的孩子也许还知道这个知了猴。可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很难想象。

因为在城市,在乡村,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的时候,只要有树的地方,就有无数个晃动着的灯光。大人小孩,一窝蜂的走出家门,开启了全民抓知了猴的时光。

在中原地区,以往麦收之后,天气开始炎热,也是知了开始鸣叫的时节。那时候吃过午饭想睡会觉,总是伴着阵阵蝉鸣。这东西也比较奇怪,似乎商量好的一样,大家都一块叫,一块停,节奏感很强。

现在虽然还有鸣叫,但明显减少了很多。其中的原因不说大家都知道,就是被吃掉了。

每天晚上,几乎每个村里都有专门收这玩意的,单价也从原来的一毛两毛,涨到了今年的接近一块钱!

以前多,比较好抓,一人一晚上抓个几十甚至上百的,那都不是事。现在由于大家都在做同一个事,自然就困难加大了许多。

于是前几年就有牛人想到了好办法,一个让知了几乎能断子绝孙的办法,就是在树合适的位置缠一圈胶带,成为知了猴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过去抓知了猴,总会有人走不到的地方。哪怕都走到,总会有勤快的或者不合适的时间,有一部分能爬到树顶的。现在可好,甭管什么时候去,它们都不可能跨过那圈塑料胶带,只能乖乖的成为盘中餐。

据说,蝉产卵后,知了猴需要三四年才能破土而出。随着人们狠抓严查,再过几年还有没有新的爬出来,很难说。

而受到影响的,并不仅仅只是人类,还有许多以蝉为食的鸟和其他动物。至于它们吃不饱时候,会不会回头吃人类的东西呢?也不好说啊。

因为许多鸟以前好像没有毁坏庄稼的记录,特别是在作物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现在则不一样了,也许是缺水或者鸟们饿了,那些小西瓜被鸟嘬了个百孔千疮。许多苹果桃等,离成熟还早,就被鸟先光顾了。

这里想起来以前的果树成熟后,大多都不摘完,把最顶上的留几个,说是给鸟留的。那时候的鸟确实很少去嘬没有成熟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