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的时候,心血来潮,整了个访谈计划。
计划的具体内容为:跟10个很久没见面(未见面的时间间隔大于6个月)的朋友约线下见面,不限形式、不限场所、不限时间,但就只做一件事——聊天。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从别人的身上看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好,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见面聊天,是一种最直接的连接方式。
当当当当~第三位好友登场啦!
第三位访谈人物
代称:杏子
距离上次见面:时隔四年
此次会面时间:2022年5月22日
交谈时间:1.5小时
再次见到杏子,才得知她已经裸辞了3个月了。
她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我们在一个院子里长大,小时候关系贼铁,每天互相串门的那种,形影不离的。然而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来往渐渐少了,如今再见面,也是源于一顿意外的饭局。
好久没见,饭桌上的我们还有些拘谨,大人们也都在桌上,碰了面简单地打了个招呼的我们也只是聊着菜的味道,有哪些好吃哪些不好吃等等。彼此间保持着微妙的默契和一定的距离,没显得那么熟络也没显得那么疏离。
吃完饭之后,我俩选择一起回家,大人们继续吃喝着,咱俩直接开溜,懒得跟大人们再下半场尬聊。
出了小饭馆,我们相视一笑,长呼出一口气。在路边站着聊了起来,气氛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时候。
“我已经辞职了差不多快三个月了。”突然间的一句话,扭转了聊天的方向,空气中好似凝滞了那么一瞬。
我从她的表情中读出,她并没有为此烦恼,反而带着畅快肆意。
“你是没看到,我那天说离职后,老板都不敢像往常那样训我了。我明明快要走了,他却还丢给我一件本不该我负责的事,我当时把桌子一拍,直接冲到办公室,跟老板'理论',整个办公室那叫一个安静,老板看着我说不出话来。
当然了,那件事我当然没做,他也没把我怎么样。哎,我估计我们平时就是被他压榨得太狠了,他没料到我会反抗。”
她一边讲述,我一边脑补,这妥妥整顿职场案例,确实大快人心!
接着,她絮絮叨叨跟我说了她在这份工作中的不快乐,长期工作量超标,公司氛围内卷,加班严重,再加上领导PUA,导致在这一年的工作中体重增长了20斤,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精神方面的压力也特别大。整个人都emo了,每天上班像是上刑。
这也让我知道,她的辞职不是一时冲动的莽撞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保命选择。
我问她辞职后找了新的工作没,她说:
“当然找了呀,也跑过好几个面试,但都不太如意,本来辞职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结果因为找工作这事焦虑还是没缓解。
后来我跟自己和解了,索性先躺平一段时间,休整好了再出发。”
不工作的这段时间,没有收入来源的她,过着简单的低物欲生活。她说其实每天在家什么都不做都不想真的很放松很自在,就管好自己的一日三餐,其他没啥操心的,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每天都快乐似神仙~
如果现在问我:“不工作真的会很开心吗?”
我从她那看到的答案是:“肯定开心啊!你试试就知道了~”
写在最后:
其实,我挺羡慕她的,敢如此随心,敢迎面偏见,敢挑战常规,去做自己想做的。
但如果让我在目前的生活方式和她的生活方式中做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自己的。在我看来,不上班是很爽,但如果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没办法应对突发的情况(比如生病)的话,不上班的代价太大了。
我没办法让自己处于未知的冒险中。
然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不是最好,但一定是我们当下潜意识中的最优解。
最后的最后,工作也好,不工作也罢,无论做出什么选择,自己都不要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