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机遇

2022年10月09日05:59:10 美文 1643


我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小县城,一个除了煤炭,再没有其他工业化链条的,几乎纯农业型的小社会。


当青年那段时期,曾经拼了命地想走出这个县城,做出了种种努力,结果均以失败告终,迫不得已,娶妻生子,然后就这么又在小县城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现在,在体制内安然工作。


多年以后,当我回忆于青年时期那段经历,仍然是刻骨铭心般的疼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走出去变得如此艰难?


后来,我又在子女的身上试着作出诸般同样的努力,渐渐能够仔细分析整个事情,理顺了一些头绪,明白了一些关窍,有了一些思考。


必须承认,在体制内工作,就是为社会服务,而我出生地是一个农业型为主的县城,工业上,除了传统的煤炭,再无其他行业,所以,在体制内工作就是服务农业产业链条, 以致于我的家人骨子里没有工业化的意识和观念,没有经受过工业化的洗礼,没有面对市场竞争的那种承担风险的意识,凡事总是寻求稳定,寻求四平八稳。


所以,对于外面的工业社会是隔裂的,是有断层的,是难以融入的。对于我往外走的决定,他们从来不予认同,更奢谈支持。


我的爷爷是一个会读书、识字、记账的农民,仅读书、识字这一点,就大大超越了同龄人,这应该是他身上最具有“革命”性的火种了。之后,我的父亲也读了书,并且很厉害,成为小山村乃至十里八乡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端上了国家饭碗,成为了干部。


多年以后,我想到,正是由于爷爷的读书认字,才有了父亲的读书很厉害,如果没有这个传承,也许就没有父亲的跳出农门。


村子里和父亲同龄的人,他们现在每天依然端着碗,定时在太阳下聊聊东家短西家长,到了六、七十岁的年纪,这俨然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有的人一辈子甚至没有走出过那个小山村。

命运的机遇 - 天天要闻

父亲端上国家饭碗后,每天在乡镇奔波,后来,虽然成为了县里凤毛鳞角的科级干部,却依然在农业的产业链条里生活,对于工业化链条,他没有经验和经历。


父亲很幸运,然而,我的叔叔、姑姑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叔叔读书读到高中,可惜第一年没有考上大学,后来他又复读了一年,还是差了几分,兵也当不成,此后的叔叔一辈子就生活在农村,没有走出来。


姑姑更差一些,连小学都没读完,在她出生的那个小山村生活了大半个人生。年轻时候,她絮絮叨叨地向我讲起,都怪自已不识字,错过了一桩好因缘。那时的她在村里和一个年轻人相恋,年轻人后来去云南当了兵,退伍后留在了昆明,人家给她写来了信,想叫她去昆明,可是,她不识字,拿着人家给她写的信,却不认识字,也不好意思让别人给她念,白白地耽搁良姻。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曾有过机遇,只是阴差阳错,亦或当时未觉得,当机遇轻轻溜走的时候,我们又后悔莫及。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机遇,我们就活成了现在的自已。


读书是跳出农门的最好路径,没有之一。父亲和他兄弟姊妹的人生就是明证。


可是很奇怪的是,这个家族里只有父亲一人读了书,叔叔和姑姑,不知是因为当时家庭困难,还是确实读书不太在行,终归都没有实现跳出农门的愿意。


我的母亲是名初中生,当年也是十里八乡才考出了这么一个初中生,然而,还没等到她初中毕业就开始了“十年”文革,母亲也随时代的大潮回归到了出生地的小山村。


回到小山村后,母亲在村上做了代理教师,当时曾有一个招工名额,只要有初中文化就可以招工走,母亲一心前往,然而,最后却被人挤掉了。此后,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连代理教师都做不成了,她再也没有重新返回课堂。



没有再读下去书,成为母亲永远的遗憾,是她内心永远跨不过去的一道门槛。她常说,如果当初有机会可以考试,说不准,她就能跳出农门。如果只是如果,命运终究没有再给她这样的机会。


当命运的潮水涌来时,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就如母亲一样,她不知道其实还可以有更好的出路、有更好的选择,她的父母也没有这个意识,她就在那个出生地的小山村一日日地劳作,根本不知道外面其实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她的那些初中同学,后来有的人还是通过种种努力重新考了学,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想方设法去当了兵,也走出了那巴掌大的小山村。只是当年的母亲并不知道这些信息,她没有办法抓住命运的缆绳,让自己继续向上走,而是回归了田园,开始生儿育女,重复着一代代人的生活,乃至做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


人生是有幸运和不幸之分的,我和我的兄弟姊妹最大的幸运就是父母都是读书人,我的父母明白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明白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一如既往地鼓励子女把书读下去。


因为父母的缘故,我和姐姐读书都很顺利,在上学之前,已经学会读书、识字,直到读到高中,都很顺利。


可是很奇怪,我的弟弟就是不读书,无论父母怎样责罚,怎样打骂,他就是一门心思认定不读书,从小就顽劣不堪、甚至连教室都不想进。


成年以后的弟弟,只能寻找些粗重简单的体力活,当个出租司机,或者保安之类的。一个没有读多少书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活得真的很艰难。尽管那时候,父亲费尽周折,先是让弟弟进了一个药企,后又进了一个煤矿,在药企,弟弟干了几年就甩手不干,在煤矿也没有呆得太长久,父亲没有能够改变他二儿子的命运!


一个人本身不想做出改变,任凭外人使多大的劲,都无济于事。



当我初入高中后,一下子有些不适应,毕竟是全县最好的生源,接连考试了两次,排名都不靠前,历来心高气傲的我面子上就有些挂不住,不想再呆在这个班级了,一气之下转班去读了文科。


多年以后,我才后悔不迭,何苦这样?成绩本就是起起落落,一两次的成绩不好其实属于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何苦意气用事?只是当年的自己根本想不到这些。走上社会以后,才发现理科生的路子远比文科生要长很多,能读理科还是尽量读个理科吧。


虽然读的文科,高考却很顺利地考到了一所交通大学的文科专业,后来,我渐渐明白,能够走进交大,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是我一生的幸运。从优秀的同学身上,从学长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极其珍贵的东西,大学的生活,给了我一生挑战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照亮我一生前行的路。


交大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就是铁路局和工程局,每年对口就业比例相当高。临到毕业际,我的大部分数同学,都去了工程局、铁路局。

命运的机遇 - 天天要闻

然而,那一年,我却成了个例,成绩十分优秀的我就是没有签下合适的接收单位,不得已,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县城。直到今天,我也说不清这究竟是怎样的命运玄机和推手在里面:论成绩,我排名靠前;论长相,虽不出众但也高高大大,一派斯文;当时一个试官再三申明说我的话,他听不懂,明显嫌弃我的普通话烂!唉,人生有太多的意想不到!


骨子里尽管一百个不情愿,可也只能暂时回老家,经过四年的历练,我又返回出生的那个小县城。此后,数次反反复复,但终究没有再走出来。


接下来,我先是在天津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虽然彼时口袋里只剩下200元钱,可还是心满意足。


然而上岗不满一天,母亲就在电话里歇斯底里地吼叫,非要叫我回去,如果不回去,她就要来天津找我。又嚷着她的心脏被吓坏了,需要喝朱砂,如此种种。


更要命的是,她不惜去求助多年未有过密交往的哥哥,绕了十八层关系,才找到我一个在天津读书的同学,从人家父母处搞来电话,然后撕心裂肺地要求同学劝我回去,总之,动用了一切她能利用的资源,哭天抢地把我弄回了山西那个小县城。这可能是母亲一辈子做的最有成就的事了,把我牢牢地栓在了身边。


当年,初中毕业后回到小山村的母亲,在事隔三十年后,又如法炮制,把他读过交大的长子成功拉回到了小县城她的身边。命运是何等的玄幻


时至今日,我想破脑袋也琢磨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


也许在她固有的农业社会的熏陶和意识里,认为外面的世界全部是凶险,只在呆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到安全;也许,因为次子的不读书,没有个正经的营生,她感觉到了未来的无可寄托,拼命地抓牢我,把那根绳子拽得紧紧的;也许,还有实在搞不明白的原因。


当我思考这一段时,我总是惊讶于当时的父亲在哪里,惊讶于父亲在那段时光里的缺失,父亲究竟在干什么,在我人生面临择业的最关键口,为什么父亲会缺失,既没有陪伴,更没有建议,为什么母亲会闹得那么凶,为什么母亲会当了家,真是“女人当家,墙倒屋塌!”


再后来,我又通过自已的诸般努力,在市里找到了工作,但终因母亲的重重阻挠,都没有好的结果,最后无一例外地回到了那个小县城,在体制内工作。此时的父母仿佛长舒一口气,我终于按照他们的想象活成了他们的样子。


多年以后,我的大学同学听了我的故事,感溉地说道:“你读的那么多年的书,都喂了狗。”我无语,为自已主宰不了自已的命运而无语。


我是一个看不清前面路的人,一直如此,读的书真的都喂了狗。


此后,我一直在小县城的体制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娶妻生子的过程,养育两个男孩长大,直到现在,老大上了大学,老二才准备上小学,我就如那拉磨的驴一样,一日日重复着不死不活的生活,内心的压抑让人窒息,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枯坐桌前,发很长时间的呆,苦苦思量要继续的生活,然后将日子再熬下去。


煎熬的日子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无论过去了多少时光,那种疏离感还是让人生疼,就像被迫经营着别人的生活一样,灵魂始终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我渴望能够融入工业的链条里,过得红红火火,然而,现实却有那样多的枷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天拼命敲下太多的文字,追求心灵残存的那一丁点自由。


生活真是一种煎熬!我可以想到的是,由于母亲在封闭的农业社会的小山村、小县城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没有看到外面工业社会红红火火的局面,对于外面的社会有种天然的恐惧和排斥,她把她的恐惧和排斥又成功地转嫁到了没有抉择能力的我的我身上,让我照着她的路子一日日地重复了下去。由此,可知,看看外面的真实的世界有多么的重要。




姐姐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小县城工作,她回来工作,也是母亲死命坚持的结果。我不知道母亲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破逻辑:


什么女儿读书越读越大,找不好对象了,耽搁成家了,如此种种。曾经的母亲不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年过半百以后,母亲思想会发生这么多令人生怨的变化?更让人嘘嘘的是,那段时间,父亲由于多年操劳,已然有病,家里的事一般不让父亲知晓,在这个当口,母亲当了家。一个没有男主人当家的家,是多么的可怕。


姐姐有一次悠悠地说道:其实,大三的时候,辅导员一直做她的工作,希望她保研,保研到贵州大学读研,但最终没有拗过母亲的意见,姐也回到了小县城,并且无一例外地,进了体制内工作。


我和姐,都是父母的见识短浅和不放手,走上了另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路。


父母的格局和见识决定了子女能走多远,尤其在人生的一些关键当口,能够提供建设性建议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那就默默地支持子女,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全家齐心协力,终究会走出一条路来。世是最糟糕的局面就是为人父母者既不能提供建议性建设,还对子女横加干涉,这尤为可恨。我就是这一糟糕局面的受害者,一辈子难以翻身。人生的大好机遇就这样白白地流走。



多少年来,我们家的人一直都很努力,没有不良恶习,极其自律,对生活怀有很高的热忱,为了学好一门技艺,可以长年累月地坚持,更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乱七八糟的事上,每个人都在不停地精进自已。


努力是我们的天赋,但机会总是差强人意。


每天4:30就起床,起床就读书学习,这个习惯已经很多很多年,偶尔起床晚了一次,就会怆然若失,感觉这一天即将白白渡过。


然而,在事业上,却并不能带来多大的起色。可见,要成才,仅仅努力是不够的。


人生不惑,小小县城,到处是关系,到处是背景,普通人很难有出头之日。我用最美好的人生时光,验证了普通人在小县城生存的艰难和不如意。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到小县城就业。“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这些人生经验的总结真是一针见血呀。


有时也会想到,如此努力的人,为什么在事业上就不会有起色呢?每一次人事调整,都有最合适的人选,总是轮不上自己,上天掉馅饼,总应该有万分之一的机率吧,可现实却是,这个万分之一也没有。


人生真的很惨酷,它比你想象中要艰难得多。


为了学好英语,我穷尽了六年的时光,在不惑之年,终于把英语熟练地掌握;为了教育好子女,我把市场上能购买到的关于教育的书籍几乎都读了一遍,然后,找寻到认为最正确的道路,当再遇到教育孩子的各种困惑,就有了自己坚定的判断。


为了学好游泳,长年累月的练习,直至从门外汉成长为小县城的游泳比赛冠军。



如此的努力,事业上却不能有半点的起色,命运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嗟呀叹息!


年岁渐长,历经生活的磨砺,饱受命运的打击,渐渐学会了判断,学会了看透人心,倾听内心的呼声,参考别人的意见,然而准确做出作出决定。


假若再次面临年轻时那样的问题,我一定会做出最适合的判断,而不像当年那个毛头小伙一样,任凭家人和别人的左右,今天,没有任何人能轻易影响我的判断,这是一种人生的积淀,是一种命运的积淀。


看事情不再停留在表面,不再追逐热闹和喧哗,而是只抵实质和本质,直透人心,这就是经过生活锤炼后的眼光。


虽然,事业没有多大起色,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子女们读书都很优秀,他们一如既往传承了家族里爱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水到渠成。


为了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世界,利用假期,我带着子女走过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城市,让他们具有不一样的眼界。


在他们走到命运的转折口时,我会根据自已的人情事故,给出合理的建议,并坚决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不要再犯我踩过的“坑”。


填报志愿时,建议他们全部填报了省外的大学,考研也依然在省外,坚决不建议他们回来,甚至骨子里,有很深的担忧,放寒暑假都不想让他们回里,尽可能地到处走走,见识下外面的宽广世界,千万不要回到巴掌大的小县城,让人生受限。

命运的机遇 - 天天要闻

大城市总是机遇多些,对于一个肯吃苦、肯努力的人,生活应该不会太差,而不像在小县城,即使身怀绝技,却依然无施展的平台。在小县城,懂英语、会写作,有多门技能的人却只能在体制内苦苦挣扎,那种压抑让你呼吸不上气来。


我总是会想,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的命运怎么会是这样?究竟是谁,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那样的努力,那样的执着,却依然过着很平庸的生活。


我能够想到的是环境,小县城的环境极其压抑,即使有再大的本事都不一定就能施展,人终其一生,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不要在底层的环境里,作无望的挣扎,浪费宝贵的一生。


在这个世上,和人讲道理是最无聊的事,有些人根本就不适合讲道理,还是那句老话,让人搞明白的是“南墙”,而不是“道理”。绝大多数的人是听不进去道理的,即使他不反驳你,并不代表他就听进去了你的话,事后,他依然会我行我素。真正的可以听懂别人的话,认可其中的道理,然而践行的人少之又少,而那样的人绝不会在底层度过平庸的一生。


我的姑姑、叔叔、姨家和我同龄的一代人,大多已结婚生子,有的依然生活在父亲母亲出生的那个小山村,有的也进了小县城,从事一些服务行业,或者粗重的体力行当,当然,比起上一代人,他们普遍有了较多文化和知识,在教育子女上,也很重视,但往往不太得法,随着子女们的长大,依然重复着父母辈同样的生活,鲜有走出去的人,鲜有生活得很滋润的人,都在努力地生活。



教育通常有一些必须遵守的节点,比如:不要错过时机;要抓早抓小;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要投入,不仅要有金钱投入,更要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语言的学习要耳濡目染等等,只有真正把这些基本的教育常识践行到位,才可以谈一个人的成才。


农业型的小县城,普遍限制了大家的视野,让他们不想走出去,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走出去,而在小县城里讨生活。


我一个湖南邵阳的同学现在广州高铁工作,他讲到,他们那里绝大部分年轻人都会跑到广州、深圳找工作,这就是风气,这就是环境。不同的环境带给人们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地域带给人们不同的观念,见过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人们才能走出农村,融入现代都市的生活,即使成为流水线工厂,也比在农田里抱食吃强得多。


从亲戚家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实,子女们无论嫁给谁和娶谁,差别都不会太大,适婚的对象还是本阶层的人,没有太大的出入,他们的见识和格局大体上在同一个层次,没有特别的好,也没有特别的坏。


生活普遍有些艰难,不总是那么的如意,要不给老板开车,赚些辛苦钱;要不从事服务行业,看他人眼色过活;要不就上了煤矿,依靠付出体力谋生。


在亲戚们中间,我和我姐算是很突出了,在体制内有着不错的工作。


在这个小县城里,在大家的心目中,除了煤矿,并没有其它太多的工业链条的影子,能进入体制就是最好的工作了。


我也逐渐能够理解父母当年的用心,他们让子女们读了书,然而在体制内就了业,这是他们认可的最好的的安排。


各家的生活都在继续,只是由于父母的格局和远见的不同,子女们选择了在他们眼中最适合的的出路,百分之百的回到了小县城工作。



平常的生活看上去大家都是一样的,然而在遭遇那些人生转折的关口,就显现出了各家不同的见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完全不同的人生。


时至今日,回头看时,亲戚家的子女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普遍读了大学,但通常是省内的二本或者三本,家人对其也要求也不高:上完了大学,子女不想读了,或者读不下去了,那就顺理成章地回到了小县城,继续找工作,往往去了煤矿,或者一些小企业,发展得好点的,去考公老编,然后又重复一成不变的日子,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出去闯闯,或者也许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我的孩子和外甥都在继续读书,读完研还在读博,对于走出去的愿望,希望在他们身上能够实现。老二还小,才准备上小学,然而已经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年近不惑,我已深深懂得,仅凭一个人的努力想要走出去是非常的艰难,唯有两代或者三代人的接力,才有可能实现,走出去不仅需要智力上的支持,更需要实实在在经济上的支持,两者一点也不能含糊。


小县城的孩子,论聪明程度,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差距不会太大,最大的差距是在英语上。


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自小就有很好的语感,而小县城的孩子上小学才开始接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错过了从小语言的天然优势,这种差距在后天弥补起来很困难。不是所有的差距都能够抹平,有的差距就是永远的差距,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还是不一定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命运的机遇 - 天天要闻

正因为认识到差距,由此从小,就把就把英语作为母语来和汉语同等对待,家人日常也要讲英语,为孩子培养起极强的语感。


差距意识到了,便有了弥补的可能性和机会。不过是多投入些时日罢了。一代人的努力,难道还弥补不起来吗?就不信这个邪,多花费些时日终归可以达到目标。


这个世上,只要你实实在在地努力了,实实在在地付出了时间,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终究会有好的结果。


在一个领域,在一个方向上,慢慢地发力,找对节奏,持续地学习下去,终究会有些成效。只不过,聪明人用的时间短些,普通人多花些时日罢了,一年不行,就花个3-5年,3-5年还不行,就花个8-9年,终究会有好的结果发生。


人不是动物,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人的基因、人的遗传密码终究会发生些正向的变化,终究会向好发展。


生命如此的漫长,但还是有些道理必须恪守,比如,慢慢地积累,终究可以成才。


相信我,是真的。

美文分类资讯推荐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 天天要闻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钟伟民

这是一个局,当局者迷;但布局者,心肠毒而细。 有人,就有斗争。 认同这样的困兽斗,才有输赢;世界好广阔,退一步。 大家渐渐明白“袜子怀孕”的底蕴,只是不说破;说破了,希望也破了;没有希望,就没有快乐,城,徒然剩下一片恶土。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 天天要闻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

5月10日清晨早上好祝福语图片 今日早安暧心问候图片,提前有一段新的一天,大家早安,愉快,愉快的黎明,愉快的早晨,早安,吉祥,安康,幸福,如意,平安又健康,大家早上好,今日心情要多快乐,多开心,多漂亮。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 天天要闻

温馨的早安问候语,充满了幸福与温暖,为您开启美好的一天

也许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离,但知心朋友一生难忘。莫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莫让距离拉开思念的手,当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你依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早安,朋友!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淡定从容。早安!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 天天要闻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

一个人越清醒,越有些“不合群”,原因很简单。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思想成熟、认知层次高的人,往往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显得“不合群”。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 天天要闻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

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这八个字。五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走过青春的热血与冲动,经历过中年的忙碌与奔波,我们逐渐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在这个年龄阶段,如何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成为许多人思考的问题。其实,人过五十,最好的活法,就是这八个字:释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 天天要闻

请不要删除我们的联系方式,好吗?

啊!你听到了吗,亲爱的朋友,时间真是无情啊!它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不断改变。世界变得如此快速,而我们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找到那些曾与我们共同经历的人和记忆。是的,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无法再保持联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后半辈子的福气,是这么攒出来的

文丨桃小菁春风十里不如你,小菁在这里,等着你!很多人都信前世因果,认为这辈子的福气是上辈子积攒下来的,这辈子的苦难也是上辈子欠下的。前世因,后世果,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这辈子的福气其实也可以靠这辈子来攒,即使上辈子欠下了很多债,这辈子也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 天天要闻

"心怀美好,迎接新的一天"

低头见尘埃,抬头见花海,这句话描述了人生的两种态度。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面对困境时,有的人选择低头看尘埃,沉浸于细枝末节的烦恼之中,而有的人则抬头见花海,从困境中寻找希望与美好。这种心里面带着鲜花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生活的美好,的确取决于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