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几个人约着出去吃饭。
路上几人同行一路,不记得谁说了一句什么?另一人接了一句,很准地怼上,回应让人叫绝。
我反应慢,只能跟着笑笑。
事后和其中一个朋友提起刚刚的那个小片刻,我说,你能想象吗?以前碰到这种事情,我就算不是能说会道,也能算得上伶牙俐齿。现在别人再说这些话,我反应迟钝不说,还经常哑口无言。
人的变化能这么大啊,从以前的伶牙俐齿,到现在很多时候的沉默寡言。
那个朋友又神分析了一通,也许你最近经常写字,有些情绪的东西都已经抒发出去了,所以不想说了。
忽然想想也对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以前一个聒噪话多的我,变成如今比较安静的我?
也许第一个原因就是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是说了也无用,辩论赢了也没有意义的时候,开始闭嘴的吧?
这点应该很多人感同身受,很多事情,不是说了就能改变的。慢慢的也就不再说。
还有一个原因也可能在于,说话也得分人。是那个人,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不是那个人,言多必失话不投机。话说得多,就算有时候自认为是好意,其实反而可能有着不好的结果。所以也就沉默以对了。
还有一个原因,很多时候可能就是累了。平时我的工作主要靠说,抛开工作的的场合,有时候真心是自己体力累了,不再想多说话。
更大的原因可能在于,自己真的老了,很多事情学着自己消化了。可心顺心的事儿没有那么多,糟心闹心的事儿说了也改变不了结果,反而带给别人负能量,所以也就不再想多说。
至于今天朋友提到的,也对。因为有写作这个渠道,排解了很多负面情绪,似乎已经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了很多,也就真的无从再对谁讲很多了。
伶牙俐齿好不好?也许很好。但是过去也许自己无意中树敌,遭人讨厌也未可知。
沉默寡言好不好?也许有人觉得不好,毕竟这个社会,个性张扬一点很多时候让人看见,也许机会也多一点。
但是我自己觉得目前这种状态还不错。不需要那么话多,不需要那么多妥协和照顾周遭,有着自己的节奏,自己觉得舒服自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