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大多都处于一种倍速的状态,忙忙碌碌、四处奔波,很多人甚至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中迷失自我。放慢节奏不是简单地让人们的脚步慢下来,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那紧绷的生活状态变得松弛一点。
松弛,不是慵懒、松懈。何多苓说“钢琴家一辈子都在和松弛做斗争”,松弛是钢琴技巧中的至高技巧,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只能通过听觉来感受:强奏时饱满、洪亮,快奏时清晰、均匀,慢奏时悠远、柔美。松弛的状态也是一种让人感到舒适、自在的至高人生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请联系删除
纵观那些拥有松弛感的人,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命运的宠儿,天生家境优渥,从小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长大,在爱和自信的浸润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放松和自在;另一种则是经过岁月的洗涤沉淀后将一切看开了,是看透了生活本质后,依旧热爱生活的达观与通透。虽然前者我们不能苛求,但我们可以成为后者。
那么如何呈现出这种状态呢?
第一,先紧后松。松弛感体现的是一种游刃有余,如果没有任何能力和专长,如何应对各种问题,又怎么做到游刃有余呢?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紧”的阶段,只不过在“紧”的阶段,我们要专注过程,专注提高自己,而不要想太多,总想着结果。
第二,要合理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虽然我们说经过紧绷的阶段后才会达到松弛的状态,但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对自己满意才会松弛,所以要接纳自己。我们要努力,但不要太苛求自己。《次第花开》里说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心执着的东西太多了。放下执着,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毕淑敏说“惟有松弛才可达久远,惟有松弛才能更深地开放潜能”。
第三,关注点在自身成长,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人类是社交动物,评判他人乃是天性,圣如孔子也有人认为欺世盗名,不肖如秦桧也有两三知己。有时候,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也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不同的人有就会有不同标准。与其浪费时间去达到别人标准、满足他人的要求,不如好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你的人生是属于你自己的,因此人生的方向也应该由自己来掌控。
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所有事情都不是你能控制的。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有时候在你的预期内,有时候却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但本质上,它的发生都有很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是大脑意识感知不到的。
如果你时刻紧张兮兮地面对生活,期待生活按照你所期望的那样在你眼前展开,那你注定要失望,而当你持续地因此而不开心,患得患失只会让你的人生变成一团乱麻,你会觉得手忙脚乱却仍旧理不清头绪。
相反,那种人生的松弛感,不是摆烂,不是无所谓,而是与世界的变化和解,跟自己的执念和解,不浪费心力与它纠缠,潇洒转身继续轻松地迎接人生的下一站。所以,你要转变思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来游历的,不设预期,不过多地计划,而是随着变化调整自己,用心体验生活,不急不躁地顺着生命之流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