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谷杯”征文068:充满幸福的面
◎卢雨润
窗外的花开了又开,树下的草绿了又绿,天空中的燕子去了又归,但时间却一去不复返,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六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悄然流逝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都一一在我脑海里浮现,有的惹得我开怀大笑,有的使我泪流满面……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事中,我为家人煮面这件事却令我记忆犹新。
8岁之前我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8岁之后,我慢慢开始懂事了,便尝试着做菜。记得第一次煎蛋时,糊得像坨黑炭,做啥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使我原本的信心满满日渐气馁,唉!太难了!
我10岁生日那天,发誓要为自己和家人做碗长寿面。一大早起来,我可是精神抖擞啊,迫不及待地刷牙洗脸,兴高采烈地吃了早餐后,我盼着妈妈出门上班,快把门要望穿了。妈妈似乎看出我的意图,瞥了我一眼交代了几件事情就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厨房进发,上网搜了下教程,往日那满满的信心又回来了,我心里念叨:嗨,太简单了。
起锅,烧油,鸡蛋下进去,看着鸡蛋滋滋冒油,我便放松警惕。果然不出我所料,糊了!可我是那种会轻易放弃的人吗?当然不是。那天,我丢掉了往日的颓废,坚持不懈地煎鸡蛋,一个,两个,三个……哈哈,看着那三个完后无损的金黄金黄的鸡蛋,我满意地笑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放弃,我又开始拿出胡萝卜进行切块雕刻“生日快乐”,然后焯水烫熟,当然,只有我那碗有“生日快乐”哈,嘿嘿。我严格按照网上的教程操作,这碗酱油面果不其然成功了,真是色香味俱全!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我的杰作,妈妈开心地说:“我的宝贝女儿长大了啊!”爸爸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是啊。”我害羞地点点头,急不可待给他们拿起筷子让他们品尝。妈妈先是半信半疑,然后浅浅地尝了一口,沉默半晌,我和爸爸一脸期待地盯着妈妈,只见妈妈故弄玄虚地又吃了一口,淡淡地说;“还真不错,挺好吃的啊!”爸爸听了这话也拿起筷子试了试,:“好像还真不错,长大了啊。”得到认可,我的心里满满的成就感,开心得一蹦三尺高。
这一刻,我体会到了幸福,似乎明白了我之前为什么没有气馁反而坚持下去了,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幸福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令我成长的事情,我爱你们,我的爸爸妈妈!
(本文获小学组三等奖,作者系象州县实验小学六4班学生;指导老师:潘晓娟)
【相关链接】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民间习惯称之小谷、郑小谷,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素有“岭南才子”“两粤宗师”之称。
郑小谷像(廖才兴∕摄)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小谷文化,促进象州多出作品多出人才,增强文化自信,繁荣象州文化。象州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象州县教育体育局、象州县作家协会和象州县小谷广告传媒中心,于4月起面向全县中小学生,组织开展象州县2022年“小谷杯”文学比赛,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截止5月15日,本次征文共收到作品369篇,其中高中组20篇,初中组69篇,小学组280篇。根据《象州县文艺作品评比规则(暂行)》的规定,聘请广西作家、来宾作家担任评委,进行双匿名评审,共评出一、二、三等奖作品112篇,其中高中组7篇,初中组21篇,小学组84篇。在此,我们将连续发布此次征文比赛获奖作品,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