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初,上海某医院病房。刘亚楼将军的病床前,医护人员正焦急地展开又一轮抢救。
经过大夫的不懈努力后,刘将军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医护人员,刘亚楼知道自己又一次战胜了死神。但同时他也很明白,自己距离那一天不会远了。
他叫住刚给自己做完检查的大夫,千叮咛万嘱咐地向他提出了三个要求。
听着刘将军不停重复的几句话,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深受感动,甚至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么病入膏肓的刘亚楼究竟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在场的医护人员为何听了伤心流泪呢?
两次结奇缘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出生在福建省武平县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其母早亡,其生父又无抚养能力,便将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好友刘德香。
所幸养父虽不算富裕,却十分疼爱他,不仅将他视为亲生,更不遗余力供养他读书学本事。
刘亚楼青年时期,正值中国革命事业快速发展时期,身怀救国之志的他很快投身革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参军之后,作为军队中少数识文断字、具备一定学问的“读书人”,刘亚楼进步很快,几年时间就从班长、排长做到了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
后来由于表现出色,刘亚楼受党中央指派,到苏联伏龙芝士军事学院留学。
在苏九年,刘亚楼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参加了苏联红军,并直接参与苏联的卫国战争,成为了苏军中的一名少校军官。
回国之后在我国的解放战争中,刘亚楼亦在解放东北、解放天津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就在刘亚楼即将奔赴新战场时,一次“意外”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49年3月,刘亚楼奉命转任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司令员。由于需要交接在原野战军司令部的工作,刘亚楼没有第一时间随部队南下。
5月中,当刘亚楼交接完毕准备动身之际,突然收到指令,毛主席要找他谈话。
匆匆赶到毛主席住处,主席开门见山的一句话,直接令刘亚楼愣在了原地。
“刘亚楼,仗打得不错,还在苏联吃了几年洋面包,想不想上天上看看,你来负责组建空军怎么样?”
搞空军?自己一个飞机都坐不来的人,这怎么能搞得来呢?
“主席,我在苏联学了几年也是陆军啊,空军怕是做不来。”刘亚楼赶紧推辞到。
“好嘛,我就是要让你这个自认为做不了的人来做。”
见主席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刘亚楼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但其实毛主席亲自点将让刘亚楼负责新中国空军建设之事,并非是一时兴。而是在很早之前,刘亚楼便已经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4月,红军刚刚攻下漳州,收缴了一架战斗中受伤的飞机。
当时“飞机”在绝大多数穷苦出身的红军中,是一个十分稀罕的物件。
听到消息后,很多高级指战员都跑了过来,想瞧瞧这究竟个什么神奇的东西,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刘亚楼!
当时的刘亚楼已经是11师的政委,但他却没有一点当干部的样子,扒着飞机钻上钻下,一幅即使要把这个铁疙瘩大卸八块也要将其弄懂的样子。
毛主席看见后,半开玩笑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咱们以后有条件了,空军一定要你来搞。”
但当时的红军一穷二白,整天被国民党军围剿,建设空军根本就不现实!直至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我党中央在东北创建了第一所航空学校。
彼时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技术,航校发展很缓慢。于是在次年春,时任四野参谋长的刘亚楼,便在毛主席等人的意思下兼任了航校校长。
在极度缺乏航行器材的情况下,刘亚楼上任后便号召大家,要以“啃鸡骨头”的节约精神勤俭办校。
而在刘亚楼的带领下,东北航校发展很好,为我党培养了第一批飞行员和技术骨干,也为之后的空军建设打下了基石。
正是因为这一经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确定空军司令人选的时候,才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刘亚楼。
呕心铸“长城”
刘亚楼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第一天职”。所以既然毛主席命令他筹建空军,那自己就应该克服所有畏难情绪,将空军扎扎实实建立起来!
于是在任命书还没下来的时候,刘亚楼就已经投入了工作之中。但想要在短时间内从旧社会的废墟中建立一座“空中长城”,又何止是“困难”两个字能形容的。
是年初夏,“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尚未迎来考试开场,却在即将成为政权心脏的首都北京,遭遇了严重危险。
一群从台湾飞来的美制轰炸机,以一种极其放肆的态度,将30枚炸弹以低空投弹的方式,炸响在北京地界。
来自空中的威胁,再一次在毛主席和新上任的空军司令刘亚楼心中,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
7月2日,在率领代表团在苏联访问的刘少奇,接到来自党中央的指示,向苏联当局通报了我国关于建设空军的设想,并向苏联提请援助。
在得到苏方“可以细谈”的回复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立刻通知了刘亚楼,并要求他立即前往苏联,接替刘少奇负责与苏联的洽谈事宜。
赴苏前夜,久久不能入睡的刘亚楼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一行的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空军的建设效率。
幸运的是,谈判结果不负辛苦,苏联最终承诺会帮助中国创办首批六所航校和一所修理厂,并派遣800余名专家赴华支援。
回国后,刚刚经历了一场长途“旅行”的刘亚楼,顾不上身体的疲倦,立刻便投入了航校选址和筹备工作。
10月24日,苏联专家抵华。次日,刘亚楼正式收到空军司令任命。
五日后,刘亚楼在新组建的航空军会议室,主持召开有关航校建立会议,并向各部门下达命令:
“12月1日必须全部开学!”
按照正常办校速度,一所学校的筹建也至少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六所学校同时筹建,且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其中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刘亚楼和参会的人员都知道,中国空军的建设迫在眉睫,1天也耽误不得!
“按照时间开学,是英雄;拖延时间开学,是狗熊,12月1日见分晓!”
为了提振士气,也为了激励大家伙儿,会议最后刘亚楼又给工作组上了一层紧箍咒。
经过没日没夜的筹备,总人数高达千余人的6所航校,全部在12月1日如期顺利开学。
而从那一天开始,人民空军也注定会如刘亚楼的那句话一样,成为人民的“英雄”。
当航校学子正如火如荼展开训练的时候,身为掌舵人的刘亚楼,却已经以争分夺秒的速度投入了机场修建、航空工程建设、战斗勤务保障、及空建后勤保障等各项后勤工作的建设当中。
为了打造“空军长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刘亚楼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终于在次年6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空军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正式成立了。
这意味着中国空军实现了“零的突破”!但这样的成绩,远远不能使刘亚楼满意。他知道,最好的部队都是战争磨练出来的,而中国空军也需要这样的机会!
铁翼摧强敌
然而很快,机会就来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后战火迅速蔓延,很快就烧到了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
为保证国家安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经过慎重考量,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但关于作战兵种是否应包含空军,中央内部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但几日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空军参战!
就这样,刚刚诞生不足5个月的空军,马上就要上战场了。而他们面对的都是成军多年且战力强悍的美国空军!
他们不仅装备好、战机数量多,且参战飞行员大多经过了二战的洗礼,有着非常充足的战斗经验。
而我国空军不仅装备质量差,飞行员也没有任何参战经验,甚至由于条件限制,大多数战机飞行员的空中飞行训练时间也只有几十个小时。
但雏鹰终要展翅,刘亚楼亦深知,只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我们这支新生的人民空军才能真正成长为可以让党和人民信赖的空战力量。
但直接让空军部队就这么上战场,无疑是白白牺牲。经过不断地思索和战术讨论,刘亚楼上报党中央,我军战斗机可以在苏联友军的带领下,分批分机参加空战演习,从小仗打起,逐渐扩大战斗规模。
1951年1月21日,我军空战部队部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正面作战。
当日午时,美军出动一批F-84战斗机,对朝鲜至新安一带铁路线进行破坏轰炸。在师长方子翼的命令下,我二十八大队出动8架战斗迎敌。
年仅26岁的大队长李汉和战友们以迂回战术绕敌后方,瞄准后果断开炮,一举击伤敌战机,取得了第一次空战胜利。
一周后,李汉再次率队出征,并再次取得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而我军无一伤亡,取得了巨大胜利。
两次空战胜利,彻底粉碎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作出更好的战略部署,刘亚楼亲自深入飞行员中,总结经验上升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
在这亦战术指导下,我军粉碎了1951年9月美军出动百余架飞机对我方与友军进行的“绞杀战”。同时在1952年2月,以1:3的伤亡取得击落美机46架,击伤6架的巨大胜利。
战斗中,英勇无畏的飞行员们,不仅击毙了敌军的“王牌”驾驶员戴维斯,还击落并俘虏了其“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
在整个两年半的战斗过程中,我军共取得了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的巨大胜利,令高傲自大的美国人惊呼:中国一夜之间成空军强国!
丹心示后生
朝鲜战争结束后,根据战争经验总结,刘亚楼将空军训练任务的重点,放在了飞行员的飞行训练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上。
然而自1957始,台湾蒋军依靠美方支持,使用先进电子侦察机、无人驾驶的高空侦察机等,数次飞抵我军重要军事重地。
我国沿线机场战机多次升空企图拦截,但由于升限不及、无法对敌机定位攻击等原因,致使敌机从容退去。
空中安防的失效令毛主席一场恼怒,而刘亚楼这个直接担负防空重任的司令员也倍感压力。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防空作战被动局面”,刘亚楼下令从几支旅中抽调水平较高的飞行骨干组织游猎中队,就守在敌机经常出现的航线机场上。
同时他加快动作,迅速组建起了解放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加入空防作战。
1962年9月,刘亚楼亲自上阵指挥地导营,第一次击落了来犯的U-2型侦察机飞机。10月7日,地导二营又首次击落了入侵的敌 RB-57D型侦察机。创造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
但由于日夜操劳,刘亚楼的身体也在时间的磋磨下急速的损耗着!
1964年,刘亚楼跟随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前往罗马尼亚进行访问。
出访期间,刘亚楼身体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可即使如此,身在国外的他依旧时刻关注军队工作。
回国之后,刘亚楼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但刘亚楼坚持认为自己身体问题不大,为了工作,他一次次强忍病痛的折磨!
7月23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党接见了刘亚楼及地空导弹二营的全体指挥员。
看着已经明显取得成绩的空军战士,毛主席还同刘亚楼开玩笑,让他:“做个计划,蒋介石的那几架U-2飞机不够我们打嘛。”
可就在这次会面才仅仅过去大半个月的时间,刘亚楼彻底病倒了。
是年9月21日,刘亚楼在妻子的不断劝说中,终于到协和医院做了检查。被诊断出患有严重肝癌。
消息传来,毛主席立刻给住院的刘亚楼去了一封信。
“闻你患病,十分挂念。一定要认真休养,听医生的话,不可疏忽。”
很多刘亚楼的战友和同事们,也纷纷赶到医院探望。
看着同事们经常因为自己病情一点反复,就一次次跑到医院探望,刘亚楼深感愧疚。
于是再又一次被大夫从鬼门关拉回来之后,他拉着大夫和医护人员,嘱咐了三句话。
- 他让大夫告诉前来看望的同志们,自己曾患过肝炎,所以肝脏受到一些损害。
- 他只是因为近几年工作劳累,导致肝又受到点影响。
- 他目前情况已经好转,让大家不要挂念。
另外,担心医护人员转达不清楚,统一不了口径,他还硬是让大家活当着他的面重复了一遍,才罢了休。
1965年7月7日,55岁的刘亚楼病重离世。而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还不断念叨着空军条例的编写进程,嘱咐大家:条例编写完成后,一定要记得往他的墓前送一本。
“英雄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亚楼将军的一片丹心,至今激励着一代代空军将士们的奋勇向前。
结语
白纸之上,勾勒空军蓝图;鹰击长空,不惧千难万险。“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可这背后却又何止经历了千难万险。
为战则身先士卒;为军亦耗尽心血。将军之功之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刘亚楼将军的身上,我们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8个字真实含义。
回顾人民空军一路踏过的艰难旅程,仰望如今我们头顶上的的钢铁长城。将军英灵在上,愿如今之盛世,不负您之所愿。
参考文献:
[1]叶介甫.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J].党史文苑,2006(11):34-38.
[2]张同平,杨万春.豪情才气两干云──记我军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J].领导科学,2002(02):50-51.
[3]刘炳峰,郑跟马.毛泽东与第一位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J].党史博采,2000(11):4-7.
[4]陈浩良.从陆军名将到空军统帅——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J].军事历史,1997(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