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如何儲存記憶的?

2024年05月20日18:22:04 科學 3886
大腦是如何儲存記憶的? - 天天要聞 大腦是如何儲存記憶的? - 天天要聞
8:52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 天天要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上周末的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20種入選圖書,其中「科學人文」子書單8種,「科學生活」子書單8種,「科學少年」子書單4種。新一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的評選範圍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經過16位初評專家和7位終評專家的認真評審,最終《...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 天天要聞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承載着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一株古樹,就是一方故土、一段歷史、一縷鄉愁。江陰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全市列入古樹名木名錄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屬於15科21屬21種。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近日,浙江大學王林波教授課題組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的評述文章,對細菌與腫瘤轉移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文章闡明了細菌與腫瘤轉移的關係,區分了胞內菌和胞外菌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探索細菌通過直接影響腫瘤細胞和通過腫瘤微環境的方式影響腫瘤轉移的作用機制,討論了目前研究中存...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最慘的宇航員!

謝爾蓋·克里卡廖夫,這位前蘇聯宇航員的傳奇經歷,無疑是人類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蘇聯和俄羅斯兩個時代,見證了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宇航員們心中的楷模。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 天天要聞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1日報道,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預測世界各地的洪水風險和跨區域流量,甚至可以對缺乏水文記錄的流域進行預測。該模型名為ED-DLSTM,不同於其他預測模型依賴歷史流量數據,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屬性。由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同行評議...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 天天要聞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從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將會有一顆星星的名字以「鄭州航空港」來命名——北京時間2024年5月20日11時6分,「鄭州航空港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 天天要聞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手機可放在編織有纖維電池的織物上充電。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一件柔軟透氣的衣服,不僅可以儲存能量,還能便捷地為手機、手錶等隨身電子設備供電。這一曾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經變成了現實。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科學分類最新資訊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 天天要聞

華為闢謠!劉姝威未能拯救「把世界掰彎」的獨角獸

作者 | 李佳蔓來源 | 藍血研究(lanxueyanjiu)投稿 | lanxueziben(微信)城市合伙人招募 | lanxueziben(微信)曾經風光無限的柔性屏獨角獸柔宇科技如今陷入困境,破產清算程序已啟動。與此同時,華為針對網絡上流傳的投資柔宇傳聞進行闢謠,明確表示未有投資計劃。柔宇的衰落究竟是何原因?科技企業的生存挑戰又有...
新材料行業有望受「科特估」提振,科創新材料ETF(588010)強勢上漲2.15%,衝擊3連漲 - 天天要聞

新材料行業有望受「科特估」提振,科創新材料ETF(588010)強勢上漲2.15%,衝擊3連漲

截至2024年6月13日 13:36,上證科創板新材料指數(000689)強勢上漲1.93%,成分股天承科技上漲15.61%,方邦股份上漲9.35%,康鵬科技上漲6.98%,菲沃泰,斯瑞新材等個股跟漲。科創新材料ETF(588010)上漲2.15%,衝擊3連漲。最新價報0.52元,盤中成交額已達1124.18萬元,換手率14.29%,市場交投活躍。值得注意的
古老茶山遇上衛星,老電影遇上新技術!如此「新質」獲全國記者點贊【東南風好揚新帆】 - 天天要聞

古老茶山遇上衛星,老電影遇上新技術!如此「新質」獲全國記者點贊【東南風好揚新帆】

當古老茶山遇到高精尖衛星當膠片電影遇到前沿數字修復技術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化學反應?在福建安溪這一切已不再是想像! 6月12日下午,東南風好揚「新」帆——廣電融媒體總編記者福建新質生產力採訪團走進福建安溪縣,來到充滿科技氣息的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展示中心,探秘空天大數據如何為茶山披上智慧外衣,體驗數字化...
促進前沿科技落地泉城 | 訪大灣區大學(籌)教授於華 - 天天要聞

促進前沿科技落地泉城 | 訪大灣區大學(籌)教授於華

6月12日,濟南第二屆「海右人才節」開幕式暨濟南校友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正式舉行,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大灣區大學(籌)教授於華受邀參加活動。據了解,於華長期致力於探索納米薄膜材料在新一代光伏技術和碳中和領域的應用。
探秘人類從誕生到現在出生了多少人數 - 天天要聞

探秘人類從誕生到現在出生了多少人數

你是否好奇過人類從誕生到現在總共出生了多少人?讓我們一起揭秘。人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但直到最近幾千年,我們的人口數量才有了顯著的增長。根據歷史記錄和科學研究,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出人類歷史上出生的人口數量。從最早的石器時代到現代科技文

全站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