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記者從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WGSBN)發佈的官方公告中獲悉,6月9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批准,由國際上最多產的小行星獵手之一楊光宇發現的編號第34815號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王菲星」。
06月24日
1378
科學
有點被迫營業了,哈哈,又推來一個話題「#為什麼飛機都有一種獨特的美感,這是否說明人類對合理的氣動布局有骨子裡的喜歡?」 飛機為什麼好看?不管是民航客機那種平滑柔和的線條,還是戰鬥機那種鋒利....
06月24日
6198
科學
《科創板日報》6月24日(記者 黃心怡),上海在低碳產業「大顯身手「。日前,2025年上海市節能宣傳周正式啟動。《科創板日報》記者深入一線採訪發現,上海多家企業正在積極布局綠氫產業,而AI大模型、5G等前沿技術也在綠色低碳賽道"顯身手" ,推動能源體系向綠色低碳方向加速轉型。工業領域佔全球碳排放量的30%,在現代工業...
06月24日
7611
科學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哲雯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線蟲與細菌病害監測與防控團隊研究發現,植物寄生線蟲分泌的效應蛋白可以通過劫持宿主泛素化途徑破壞宿主的防禦系統。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
06月25日
1428
科學
在這個奇妙的宇宙中,只有靜質量為零的微觀粒子,如光子和膠子,能夠以光速飛行,並且它們必須以光速飛行,而其他基本粒子則無法達到這一速度。這一現象的背後,蘊含著粒子物理學中極為深刻的奧秘,需要我們從粒子標準模型的構建與發展說起。
06月24日
1142
科學
近日,我國高性能硅光電倍增器(SiPM)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記者從中廣核核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獲悉,由其旗下中廣核京師光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打造的高性能硅光電倍增器封裝產線成功通線,並提前達成器件良率超90%的目標,標誌着國內高性能硅光電倍增器產品實現國產化,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局面。中京光電生產的高性能硅光電...
06月24日
5134
科學
我國新一代太陽望遠鏡落戶稻城。24日,由教育部推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2.5米大視場高分辨率太陽望遠鏡」正式落戶稻城,預計2026年底完成配套設施建設,開展望遠鏡總裝調試。
06月25日
1309
科學
潮新聞客戶端 特約評論員 曹林 實驗室研發場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前段時間任正非接受人民日報採訪的諸多金句,給這位企業家又圈了很多粉。「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不去想困....
06月24日
8589
科學
新華社成都6月24日電 題:中國以科技創新為世界繪就未來醫療圖景新華社記者周宣妮、薛晨、康錦謙35歲的坦桑尼亞高校教師喬薩姆·基蒙多坦言,自己來到中國學習的原因就是想回國造福百姓。
06月24日
1046
科學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英國政府23日宣布,將在今後4年間在量子計算及相關技術領域投資超過5億英鎊(約合6.8億美元),以期在全球競爭中增強自主能力。根據英國政府23日發佈的行業戰略書,該國今後10年對量子技術領域的投資總額將達6.7億英鎊
06月24日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