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文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6G改變世界。如果說,5G將要實現的是人、機、物的連接,那6G呢?
陸建華
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在2020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及戰略國際研討會上作了名為《智簡6G:一種5G演進的路徑探索》的主題演講。
「5G可持續性發展基礎亟待夯實,創新演進刻不容緩」 陸建華在會上說。他表示,5G具有高帶寬、大連接、高可靠等優勢,但也有功耗高、覆蓋面小等缺點。並且,隨着指標躍升,5G的發展面臨著理論欠缺的問題。
陸建華認為,天地網絡融合(空天地海全域覆蓋)是6G共識。清華大學團隊為實現天地網絡融合所做的智慧天網與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跨網融合後,發展形成6G初級網絡,其應用可以大幅提升綠色、安全、智能生產水平,前景無限好。智簡6G還可以帶動空間網絡、終端、信息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從而開創網絡時代新局面。
張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在隨後的演講中也認同「空天地海一體化下的智能化」是未來6G技術的典型特徵。「1到4G的發展是提高通信速率,5G拓展通信空間,6G則完善通信智慧,是研究智能、通信與人類未來的相互關係的新體制,三者遵循從「線」到「面」再到「體」的演進邏輯」張平說。
張平認為,在人、機、物的基礎上,「靈」或者說意識,將成為6G時代全新的通信對象。但張平也指出,網絡通信技術領域的發展已進入真正的「無人區」,急需新的創新範式。「中國須有自己的破局辦法」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