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成保險行業共識,險企轉型步伐提速

11月24日,易觀發佈《2020年10月新興互聯網保險服務類APP用戶洞察榜單》(以下簡稱「榜單」),對2020年10月整個保險服務領域APP活躍用戶及行業滲透進行了總結分析。數據顯示,從保險服務領域APP的用戶活躍度等關鍵數據來看,新興互聯網保險領域激發的市場空間巨大,也更具市場活力。

2020年10月新興互聯網保險領域TOP10的APP

活躍用戶的不斷攀升,得益於互聯網險企依託保險科技的賦能和場景生態的布局。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經過這次疫情,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已經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保險科技凸顯重要性。

傳統險企活躍用戶體量佔優勢,互聯網險企用戶活躍度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提升了居民醫療健康風險保障意識,以及對線上保險服務的接受程度。隨着保險科技應用不斷加深,險企對於移動端數字用戶的爭奪也日趨激烈。

「榜單」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尤其是線下服務受限期間,保險服務領域數字用戶規模不斷上升,月度活躍用戶觸及歷史最大值達到4756.5萬。

從2020年10月整個保險服務領域APP活躍用戶及行業滲透情況來看,平安、國壽、太保、眾安、人保處於保險服務領域第一陣營,對應保險服務APP的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00萬人。從傳統保險領域來看,平安以平安金管家APP為代表處於行業優勢地位;從新興互聯網保險領域來看,眾安保險位居榜首,活躍用戶規模達232.5萬。

從用戶活躍度情況來看,傳統險企雖然活躍用戶體量佔優勢,但用戶活躍度不足,而專業互聯網保險企業的APP用戶活躍度較高。其中,眾安保險的用戶平均每間隔約3.4天打開一次APP,而與之相對照,中國人保APP用戶平均每間隔24.2天才打開一次APP。互聯網保險企業在APP端用戶的服務深度上要優於傳統保險企業。

而在滲透率方面,新興互聯網保險的頭部企業優勢凸顯。眾安保險在保險服務行業滲透率最高,達到5.3%;泰康在線行業滲透率為1.1%,其餘均低於1%。

疫情倒逼保險行業轉型 各大險企加大數字化轉型步伐

此輪新冠肺炎疫情對保險業帶來深刻影響,一方面壽險新單業務下降、營銷隊伍發展受阻、相關業務受到衝擊,另一方面,疫情推動了健康險的發展及新險種的開發、線上業務的發展,為保險業務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今年,中國平安聯合南方日報、南方+、南方城市智庫推出「新冠疫情下的廣東省居民保險消費變化」大型問卷調研活動。問卷調研顯示,40%以上的人享受過線上諮詢、線上購買、線上理賠,16%的人體驗過線上退保服務。從未享受過線上任務服務的人只佔17%。

疫情正在加速保險行業的數字化及智能化進程。一些險企藉助大數據、AI技術等手段,精準分析用戶需求,處理案件的效率大幅提升,對風險的防控能力得到加強。部分險企通過分析客戶問題集中度,在電話、網站、APP、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各種渠道提供前置式自助服務和引導式服務,在線為客戶解決問題。具有科技優勢的險企通過開發智能客服底層算法,高達 85%的在線客服會話均由智能機械人處理。

在加大數字化轉型步伐的隊列里,有平安為代表的傳統保險企業,也有以眾安為代表的互聯網保險企業,它們都在大力探索保險行業數字化升級路徑,行業逐漸向「智能+」、「生態及場景智能」發展。

從數字用戶增長的數據看,與去年同期相比,在2020年10月傳統險企TOP3的APP中,中國人壽增長27.77%,平安金管家下跌1.7%,太平洋保險大幅下跌25.3%。新興互聯網保險領域TOP3的APP中,眾安保險增長54.89%,而保險師、泰康在線兩個APP則大幅下跌超過20%。

上述數據顯示,新興互聯網保險領域激發的市場空間巨大,也呈現出更大的活力。而新興互聯網領域數字用戶競爭較為激烈,流量呈現出向頭部互聯網保險企業聚集的趨勢。眾安保險APP平均月度活躍用戶由2016年28.7萬躍升至2020年242.9萬,5年間增幅約746.3%,月度活躍用戶規模大幅提升。

活躍用戶不斷攀升的背後,是互聯網險企依託保險科技的加持和場景生態的布局,帶動智能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更貼合用戶需求。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在「保險+科技」雙輪驅動,眾安利用自身科技實力和互聯網運營能力,持續鞏固自有平台的營銷、獲客及服務能力;依託自主研發的智能營銷系統,將用戶畫像運用於新場景的精準營銷、智能觸達。

聲音

數字化轉型成行業發展趨勢,保險科技凸顯重要性

分享投資創始人白文濤分析認為,這次疫情所帶來的非常態已近一年,許多在過去不可能去做,甚至不可能去想的事情,在這麼長時間的重複下,已發生了質的改變,形成了新的習慣和路徑依賴,而這必將對中國的產業發展造成影響和改變。其中,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線上生存」被極大的強化。

受疫情影響,傳統壽險代理人展業受阻,而線上業務卻表現紅火。由於科技的加持,部分互聯網險企在疫情的影響下仍然實現了總保費逆勢高增長。螞蟻金服下的螞蟻保險、三馬旗下的眾安保險、騰訊旗下的微保,從今年已經發佈的數據來看,都是逆勢大幅增長。

「在疫情的影響下,保險的培訓、洽談、銷售向線上化轉型也成為必然。互聯網險企的業績之所以不降反升,主要得益於科技能力和線上化,很多傳統險企這段時間也在加速向線上轉型,其實這樣的轉型早就應該開始了,現在是疫情倒逼大家轉型。」天風證券研究所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夏昌盛說。

記者留意到,在剛過去的「雙11」,各大險企也將APP作為營銷服務的主戰場,通過直播等新的營銷服務模式吸引年輕消費人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未來,數字化升級使得用戶生活、消費場景得到更大程度的延伸和擴展,因此無論是互聯網保險公司、還是大流量平台都在試圖將保險服務融入到場景中去,這也給保險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指出,經過這次疫情,從線下轉線上,以科技驅動有質量的增長成為眾多保險公司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意識到數字化轉型已經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保險科技凸顯重要性。「後疫情時代,保險公司會把更多資源投入到AI、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保險的應用上。」許閑稱。

【記者】譚冰梅

【作者】 譚冰梅

保險進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