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公布。在TOP 15中來自美日的企業,便佔據了15席,反映出美日企業對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壟斷。這讓我國芯片製造業的關鍵,掌握在他國手中。
不過,近年來中國大陸企業厚積薄發,逐漸展露頭角。去膠設備、刻蝕設備等,國產化率已經超過20%。其中,刻蝕設備的突破尤為關鍵。
刻蝕機的重要性
光刻、刻蝕與沉積,是芯片製造的三大關鍵工序,要完成這三大工序,分別要用到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這三大關鍵設備。刻蝕機的重要性不亞於光刻機。
光刻機將電路結構複製到硅片上之後,便輪到刻蝕機大展身手。刻蝕機要對硅片上的電路結構進行微雕,這需要極大的精準度,才能讓線路可以安置進雕刻出的溝槽與接觸點之中。
據悉,14nm製程需要64次刻蝕步驟,而7nm則直接飆升至140餘次。由此不難看出,生產刻蝕機的技術難度之大以及工藝之繁雜。越先進的刻蝕機,攻克難度自然也成倍上升。
刻蝕機行業現狀
目前全球刻蝕機市場仍處於寡頭壟斷的境況,其中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與東京電子三家,便壟斷了該領域94%的份額,只留給其他企業無數不多的市場。
為打破這一境況,近年來我國湧現出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等優秀的刻蝕設備企業。其中,作為當前國內唯一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驗證通過刻蝕企業的中微半導體,表現尤為出眾。
國產蝕刻機的崛起
中微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是我國高端半導體加工設備企業領頭羊。在全球刻蝕機大拿尹志堯的帶領下,中微半導體突飛猛進。
尹志堯曾在英特爾、應用材料等國際巨頭任職,相關經驗豐富。與他同時回國的還有其精英團隊。彼時,尹志堯僅憑一年500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成功製造出中國大陸首台等離子刻蝕機。
最終,中微半導體用時11年從65nm攻克5nm,便追上了國際的腳步,並獲得了眾多客戶的青睞。
台積電、中芯國際、海力士、長江存儲等巨頭,都已成為中微半導體的客戶,在這些企業的IC加工製造生產線、先進封裝工藝生產線中,都能看到中微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的身影。
中微半導體的5nm刻蝕機更是將用在台積電5nm製程生產線上。可以看出,中微的產品已經獲得了大眾的認可。
據悉,中微半導體刻蝕設備的全球市佔率,已經達到1.4%左右,在國際上逐漸嶄露頭角。而且,中微半導體的部分技術水平與應用領域,已經是國際先進水平,實力強大。
中微半導體的崛起,令海外刻蝕機企業產生了危機感。受此影響,2015年,美國將持續多年的對我國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出口管製取消,以此與中微半導體搶佔中國刻蝕機市場。
國產刻蝕機未來潛力
2019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呈現出下滑趨勢,但刻蝕設備仍舊保持增長。並且,隨着半導體行情的回暖,以及我國芯片產業邁入高速發展階段,我國刻蝕設備市場擁有強大的發展潛力。據SEMI預測,今年我國半導體設備市場將增至173億美元。
這都給中微半導體,帶來了不錯的發展機會。今年上半年,中微凈利潤便同比大增291.98%,實現1.19億元。
同時,近來中微半導體擬定增資不超過100億元。這些資金,將被用於產業化基地項目、科技儲備資金等,有助於進一步擴大公司規模,增強公司實力。
中微半導體未來可期。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