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商業銀行正受到金融科技公司前所未有的衝擊。面對挑戰,商業銀行只有更加堅定地擁抱科技,擁抱創新,夯實產業根基,鞏固其配置社會資源的能力優勢,才能孕育全新的商業藍圖,以金融互聯網應對互聯網金融。」
11月18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學術顧問張曉慧在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
張曉慧認為,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可以維繫銀行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助力中小銀行的改革,改變傳統商業銀行高資本消耗、高信貸投放、高成本運營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企業在個金業務(to C業務)服務模式、盈利模式、獲客模式甚至支付中介地位顛覆了銀行傳統經營範式以後,已經開始大舉進軍對公業務(to B業務)。張曉慧表示,未來的科技金融公司將全面滲透到產業價值鏈,並對其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構建豐富的全新場景,顯著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當前,金融科技公司進軍B端市場走的恐怕也是與C端市場同樣的路徑,即聚焦商業銀行展業意願不強的小微企業的長尾客戶,並設法對企業進行特徵分類,以適用線上化、標準化的獲客和風控模式,將商業銀行一對一的零售業態轉為一對N的批發業態,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並有效地控制了風險。」張曉慧認為。
張曉慧表示,數字供應鏈金融與產業升級、與金融科技發展深度融合的組織業態,其特別之處在於它深厚的產業根基,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顛覆了金融領域基於金融而金融的傳統範式,兼具金融的暴發力和產業的持久性,同時還在資金、風控和渠道上實現了對金融的重構,是銀行維繫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張曉慧稱,在可見的未來,不僅小微企業客群基礎,中型甚至大型客群也同樣可能被金融科技企業所分流,屆時銀行業所存在的意義將會受到質疑。貨幣政策基於商業銀行傳導的邏輯基礎也會改寫,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小銀行面臨的衝擊將會更大、更快。
「因此,數字供應鏈金融是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維繫與金融科技公司開展公平競爭的基礎陣地,失去這個基礎陣地,未來的傳統銀行業將很難生存。換言之,當前推動中小銀行改革,除了補充資本、完善公司治理外,更重要的是維繫中銀行的競爭力。」張曉慧表示。
具體來說,張曉慧認為,數字化轉型有必要納入中小銀行改革方案之中,由於數字化成本不低,小銀行很難獨立承擔,「在數字經濟和區域一體化時代,管理部門應當允許小銀行合併,以整合資源,提升區域競爭力。」
對於金融管理部門,張曉慧表示,應跟進時代的變化,創新時代的設計和監管要求,加快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抓緊解決金融科技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穿透了解金融科技展業並識別風險,防範技術變革所潛藏的金融風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