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促統大突破,賴清德對陸態度反轉,黃仁勛四句話刺向台獨心窩

5月21日的台北茶敘,全球矚目的輪到了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

他站上台,出人意料地拋出了幾句擲地有聲的話,瞬間震蕩了整個技術界、政治圈,乃至海峽兩岸的輿論場。

作者-甜 編輯-甜

他的話不長,但直戳核心,如鯁在喉,黃仁勛直截了當地表示,「美國對華為芯片出口管制失敗了,」有誰還記得幾年前,美國曾信誓旦旦地想要「掐住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咽喉」?動用國家機器直接打壓華為、瘋狂封鎖先進芯片供應鏈、試圖徹底阻斷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鏈發展。

然而,現在現實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耳光,正如他所說,「中國大陸在AI領域發展得非常好,沒有人能阻止,」這話不啻於一顆重磅炸彈,無論在硅谷還是在海峽對岸,炸得人暈頭轉向,黃仁勛的另一句話更是給台獨勢力沉重的一擊,他直言道。

「如果美國公司失去中國市場,那麼很快中國的自研芯片將佔領全世界,」就在這些年來,台當局一直試圖抱緊美國大腿,把芯片產業作為其最後的「護城河」,妄想用一台製造設備、一塊晶圓工廠就能對抗大陸的龐大工業體系,但黃仁勛的話直接戳破了這個不合實際的迷夢。

清楚一點,大陸的半導體以及AI產業,早被美國的封鎖逼出了「內循環」模式,從迅速壯大的中芯國際到獨立研發的光刻機,大陸正在從「高強度跟跑」向「引領一部分賽道」轉變,黃仁勛用「愚蠢」兩個字狠狠地評價那些想靠禁售芯片來切斷大陸發展的行為,這不僅是點透了台當局的錯位戰略。

更是給美國一些盲目自大的政客敲響警鐘,更令人玩味的是,台島某些政治人物的態度也悄悄發生了轉變,一直以來,以賴清德為代表的民進黨勢力慣常「反中」喊得震天響,自稱「務實台獨工人」,但最近卻恍惚間變得「多方友善」起來,連對大陸的發言語氣都稀釋了幾分敵意。

是良心發現?當然不是!這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現實,嘗到了危機,事實很清楚,民進黨之所以能夠持續掌握政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經濟防線,而台島經濟的支柱恰恰是電子製造業,而這條供應鏈繞不開大陸,這一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代工基地,這一點,賴清德比誰都明白。

曾經信誓旦旦「台獨」的他,如今似乎有點收手的意思了,島內不可忽視的聲音是,年輕人對民進黨的絕望正在加劇,房價高企、薪資停滯願景模糊,這些現實問題無法解決的前提下,「反中保台」這樣乾癟的口號實在無法讓民眾繼續買單。

反而,大陸的經濟騰飛和科技崛起給台島年輕人打開了一道思考的窗口,到底兩岸關係是什麼?難道非得對抗才是正解?黃仁勛的講話,表面是對技術封鎖的評論,但實際相當於為那些「台獨夢」判了死刑,是的,如果台島繼續選擇在技術戰中對大陸站在對立面,最終只能被夾在美中之間。

成為砧上魚肉,芯片封鎖、技術脫鉤貌似是意氣風發的「高招」,可卻把台島推向了一條更危險的路,賴清德們要不是看透了這一點,怎麼會在選舉期間突然對陸態度放軟?再看大陸,通過經濟、文化、科技的多維度融合,早已下了深水棋局,有人可能在問。

是不是直接「武統」更快、更直接?但冷靜一點,車到山前必然有路,大陸正在用經濟牌、文化牌慢慢改變着台島內部的態度,特別是年輕一代,這些紮根台島輿論土層的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才是統一的真正基石,而科技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大陸如今在AI、芯片製造、5G通信等領域持續投入研發力量,內循環的半導體生態已經初具規模,這不光是喊喊口號,而是真正依靠技術的硬實力讓世界看到中國是不可忽視的競爭者,等到這一天,所謂的「去中國化」戰略自然會土崩瓦解,黃仁勛的四句話,並不僅僅只關乎芯片和AI。

也不僅是台島內部的警鐘,它背後映射出來的,是整個世界格局正在快速切換的現實,美國不能通過博弈壓制中國的發展,兩岸的命運也不可能被少數台獨分子綁架,賴清德、民進黨,即便再深諳選舉之術,也無法逆潮流而行,或許短期還會有波折,有爭吵,有對抗。

但站在歷史的長河中看,大陸的統一步伐並沒有誰能按下暫停鍵,這不是情緒化的期待,也不僅僅是民族情緒使然,而是全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內在邏輯使然,堵不住發展的勢頭,打不破文化的認同感,這一切正在一步步鋪陳出不可阻擋的大局。

大陸崛起的現實已經赤裸裸擺在全世界面前,無論是芯片禁令的破產,還是AI技術的躍升,亦或只是那些細微的「心態變化」,都說明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潮流會把逆流的人遠遠甩在後面,就像黃仁勛說的那樣,「中國大陸的發展,沒人能擋得住」。

參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