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徐劍教授團隊,今天在上海科技節·科技傳播理論分會發佈了《全球城市科技傳播能力指數2025》,對全球40個科技傳播能力的代表性城市進行了綜合評估。上海在本次評價中位列全球第六,亞洲第二,充分展現了申城在科技傳播領域的強勁實力與發展勢能。
本次評價涵蓋科學科創界的科技傳播、有組織的科技傳播、公眾參與的科技傳播與連通性供給水平共四項一級指標,系統性衡量了全球各主要城市科技傳播能力的最新發展狀況。
2025年的評價報告覆蓋了全球六大洲的40個城市,案例分析更具代表性。報告顯示,紐約的科技傳播能力在40個城市中位居榜首,其科學科創界的科技傳播(第6)、有組織(政府、媒體)的科技傳播(第3)、公眾參與的科技傳播(第5)三個維度協同發展,在各個維度均表現優異。倫敦則緊隨其後,憑藉其在科學共同體活躍度、科學家傳播影響力以及城市科技創新活力等方面的出色表現位列第二。波士頓排名第三,憑藉其頂尖的高校資源、活躍的科研氛圍以及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為全球科技傳播貢獻重要力量。上海位列全球第六,在亞洲城市中僅次於東京,展現了其在科技傳播軟實力方面的顯著提升與快速崛起。
近年來,上海市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科技傳播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成效顯著。在本次評估中,上海在公眾線下參與程度(第1)、主流媒體科普傳播力(第4)、科學家傳播影響力(第5)等維度表現尤為突出。上海通過豐富的科普活動和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吸引了大量公眾參與科技傳播,致力於將科技知識融入公眾生活。
此外,上海在科學科創界的科技傳播和有組織的科技傳播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上海市政府通過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和科研機構,推動科技成果的社會化推廣,彰顯了城市的科技傳播軟實力。近5年來,上海在《科學》《自然》《細胞》三大頂級期刊發文量佔全國總量29.2%,充分體現了上海在前沿科技研究領域的強大影響力。這些成果不僅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也通過上海科技節等各種科技傳播活動,向公眾進行了廣泛展示和普及,激發了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進一步提升了上海的科技傳播水平和城市形象。此外,上海市政府還積極推動「科普護照」計劃,鼓勵市民參與全市科普基地打卡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公眾的科技參與熱情。未來,上海有望繼續引領全球科技傳播發展,為城市軟實力提升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