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2025年遭老罪了!卸任董事又遇車禍,小米這回還能挺住不?

2025年5月,小米之家工商信息悄摸兒變了——雷軍的職務從「執行董事」改成「董事」。就這倆字的變動,跟往輿論鍋里扔了顆炸彈似的,炸出一堆問號:雷總這是要放權了?小米是不是出啥大事兒了?咱今兒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雷軍今年有多難,順便看看小米這船在風口浪尖上咋掌舵。

以前雷軍當執行董事,小米之家2000多家門店的事兒都得他點頭:今兒哪家店該促銷,明兒哪款智能音箱該擺C位,全得他操心。但2025年的小米,早就不是當年那個靠性價比打天下的愣頭青了——小米汽車SU7四月份交付量環比跌了,智能駕駛系統還因為高速事故被罵上熱搜;手機業務被華為蘋果夾得生疼,高端市場咋沖都沖不進去;智能家居那攤活兒增速也放緩了,新搞的美髮飾品業務還被吐槽「不務正業」。

這種節骨眼上卸任,說白了就是雷總沒辦法的辦法:他得把精力從賣手機殼、賣掃地機械人這些瑣事兒里抽出來,一門心思撲到小米汽車上。您想啊,小米汽車可是他押了百億身家的「命根子」,現在SU7在市場上左支右絀,21.59萬的起售價夾在比亞迪海豹特斯拉Model 3中間,跟兩頭受氣的小媳婦似的,他能不着急嗎?


要說今年最糟心的,還得是3月SU7那起高速事故。事兒剛出來時,小米想跟用戶掏心窩子,趕緊公布了點數據,沒想到輿論直接炸鍋了:「智能駕駛失靈啦!」「雷軍造車就是瞎胡鬧!」各種罵聲鋪天蓋地,連帶着小米股價都跌了5個點。


可後來慢慢發現,這裏面事兒沒那麼簡單:行車記錄儀顯示司機打方向盤時明顯打偏了,剎車踩得也不及時,很可能是操作失誤。但公眾情緒早被點燃了,哪管你這些細節?這時候雷總團隊才明白,在這種「車跟人到底誰犯錯」的糊塗賬里,「冷處理」不是裝聾作啞,而是給專業鑒定留出空當——輔助駕駛說白了就是「搭把手」,開車的人始終得把安全攥自己手裡,硬把鍋扣車上,那不是胡攪蠻纏嘛!


現在的雷軍,活脫脫一個「救火隊長」:


- 汽車業務像燙手山芋:SU7純視覺方案在暴雨天識別不了白車,被車主拍視頻吐槽;德國研發中心因為當地政策卡殼,進度拖了仨月;更揪心的是,每賣一輛車還得虧6萬,全靠小米手機業務輸血。


- 手機高端化碰得頭破血流:好不容易堆料搞出個萬元摺疊屏,結果華為Mate X5一發佈,訂單量直接腰斬;芯片研發團隊挖了半年,核心技術還是得靠高通,氣得雷總在內部會議上拍桌子。


- 生態鏈跟着拖後腿:小米之家新上的美髮梳三個月才賣出去2000把,供應商天天追着要賬;以前靠性價比打天下的小家電,現在被美的、蘇泊爾按在地上摩擦,市場份額跌了12個點。


卸任董事這事兒,表面看是放權,實則是雷軍在跟現實「認慫」:他再怎麼勞模,一天也只有24小時,與其在小米之家跟職業經理人掰扯貨架陳列,不如把精力留給小米汽車的電池實驗室。現在的他,每周有三天泡在SU7的生產線,盯着工程師優化自動泊車算法;剩下的時間,不是跟高通談芯片定製,就是飛去歐洲特斯拉的老對手,活脫脫一個「空中飛人」。


但這轉型也有陣痛:小米之家換帥後,新團隊把智能馬桶蓋的陳列區砍了一半,改賣寵物智能項圈,氣得老經銷商直拍桌子;生態鏈企業沒了雷總的親自站台,融資都難了,華米科技的創始人上周剛在朋友圈抱怨「找投資比追對象還難」。


2025年對雷軍來說,就是一場實打實的「渡劫」:往左一步,可能是小米汽車技術突破、生態鏈重新盤活的康庄大道;往右一步,也可能是手機業務失守、汽車賠得底兒掉的萬丈深淵。現在網上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有人說「雷總老了,管不了這麼大攤子了」,也有人說「企業家就得有這破釜沉舟的狠勁兒」。


您說,雷軍這次能帶着小米挺過去不?他是該繼續死磕汽車,還是回頭保住手機基本盤?咱評論區敞開了嘮!(反正我覺得,就沖雷總55歲還能在工廠熬通宵,這股子韌勁兒就沒人敢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