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內容如何「出海」|聚焦

《科創板日報》3月29日訊(記者 黃修眉)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核心議程活動——「數字內容的全球化敘事」主題交流活動於3月28日在四川省成都舉辦,本次活動由成都市高新區管委會成都市廣播電視台聯合主辦。

在主題演講環節,現場嘉賓圍繞數字產業全景,針對數字產業生態中的產業環境展開剖析,探討數字技術在影視製作、遊戲開發、新媒體運營等多元數字產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場景。

同時,對當下數字產業在技術迭代路徑、市場拓展方向等方面的發展之路進行深度解讀,並洞察成都在數字內容產業賽道的獨特競爭優勢。

多方探討中國數字內容的「出海之路」

「內容傳播,有『元素』並不等於有了意義。」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系主任張龍在題為《國際視聽傳播中的「中國故事」共情力提升》的演講中表示,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創新開展網絡外宣,需要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

復星影視文化集團總裁程笳淇攜《城隍》《好運神仙》系列等作品製作經驗,提出《以東方美學重構全球數字敘事》的「文化解碼方程式」。

「東方美學作為文化母體,既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澱的『文化基因庫』,也是當代文化創新的話語坐標系。它通過不斷被重新詮釋,證明傳統文化母體並非封閉的遺產,而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開放系統。」程笳淇表示。

成都星閱辰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擁有《遮天》系列、《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等多個垂直領域頭部IP的全版權。該公司副總裁安相勛在主題演講中提到,中國數字內容行業從業者應堅持「傳統精髓+現代詮釋」、「民族特色+國際表達」,以新時代視角進行詮釋和創新表達,融入世界IP格局的發展。

作為中國微短劇界的「出海先鋒」,成都旭靖芳華影業創始人、總經理廖宇靖在《中國微短劇的全球實踐與中日協同》中深度剖析中日文化的異同,探討如何以此為創意核心,策划出能吸引全球受眾的微短劇內容。

成都推動推動數字文創產業發展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02年,成都就已開始布局數字產業。2006年成都被列為國家級遊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之一。

2022年2月,成都發佈《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創名城建設規劃》提出,成都將打造「中國最適宜數字文創發展城市」。

近年來,成都在數字文創打造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達2876.05億元,同比增長11.69%,數字文創企業數量超過6000家,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由可可豆動畫、光線彩條屋影業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中國首部票房破百億元的電影、進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

這部作品的出生地就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其也成為成都培育數字文化產業的最新標杆作品。

《成都高新區數字文創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曾提出,聚焦遊戲電競、影視傳媒、數字音樂、超高清視頻四個重點賽道,力爭2025年網絡視聽與數字文創產業規模破1000億元,加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如今,成都高新區已成為國家網絡遊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財聯社記者 黃修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