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發文警示:馬斯克旗下公司正面臨嚴重威脅,各大競爭對手正佔據優勢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馬斯克公司正面臨嚴重威脅,世界首富已失去焦點,而他的競爭對手正在抓住機會獲利。」

當地時間3月23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對馬斯克的「商業帝國」敲響了警鐘,其網站發佈的一篇文章認為,馬斯克過去曾鮮少需要回顧身後正追趕自己的對手,無論是spacex還是特斯拉,都已籠罩上一層近乎「無敵」的光環。然而,若正對美國聯邦機構「殺得興起」的他能抽身片刻,從這種陶醉中解脫出來,或許會注意到一些情況已經改變。

自投入政治以來,馬斯克所擁有的公司品牌已經受到傷害,而正是spacex和特斯拉這兩大支柱支撐着他的「商業帝國」,佔據了其企業約90%估值,甚至可能是其全部利潤,但如今正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位世界首富現在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

例如,spacex雖然壟斷多個領域,但馬斯克在「星鏈」上的反覆無常已引發客戶的「信任危機」,無論是貝佐斯的火箭公司還是其他這些私營企業,都有望對其發起挑戰。而特斯拉也同樣危機重重,特別是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比亞迪等中國車企也在創造汽車界的「deepseek時刻」,從充電到智能駕駛技術,特斯拉既「卷不起價格」,也「拼不起實力」。

「或許在他看來,憑藉現有成就,自己完全有資格在政壇小試牛刀。」但《經濟學人》提醒馬斯克,正當他的企業面臨這些困境時,競爭對手們絕對不會願意錯失這一良機。

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 《經濟學人》

文章首先談到的是spacex——去年,全球每六次航天器發射中,就有五次是由spacex完成的;通過「星鏈」,spacex擁有太空中60%的衛星。去年12月,該公司出售股份時的估值為3500億美元,比此前的水平高出三分之二。諮詢機構quilty space的克里斯·奎爾蒂(chris quilty)表示,spacex的主要盈利引擎「星鏈」,今年有望創造超過110億美元的營收和2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

然而,如今馬斯克那些極具爆炸性的干預行為,卻讓spacex的客戶大感擔憂,尤其是在其競爭對手實力日益增強的時候。比如,馬斯克威脅要終止「星鏈」對烏克蘭的支持,讓一些歐洲政客認為其作為長期戰略衛星通信提供商的可靠性存疑。就因這點,總部位於法國的歐洲通信衛星公司(eutelsat),其股價上漲了三倍多。

確實,儘管沒有哪家歐洲供應商能接近「星鏈」在低軌道擁有的7000顆衛星的數量,但「星鏈」不是沒有對手。亞馬遜推出的低軌道衛星項目「柯伊伯計劃」(project kuiper),很快就會對馬斯克的公司發起衝擊,該項目旨在將3000多顆衛星送入低軌道,建立一個基於太空的寬帶網絡。

文章認為,如果這一目標實現,一些美國以外的客戶可能會認為,他們對亞馬遜產品的信心要大於對馬斯克,馬斯克實在是太「善變」了。

事實上,除了「柯伊伯計劃」,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火箭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也在加快其在發射火箭業務方面的步伐。而除了「藍色起源」,按發射次數計算,最接近spacex的是美國私營航空航天製造商和小型衛星發射服務提供商「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該公司也有望在今年推出一種新的「中子號」火箭(neutron),從而成為其競爭對手。

spacex的「獵鷹9號」發射 spacex

相比於spacex,特斯拉麵臨的威脅就更大,也更緊迫。這家公司的市值已從去年12月中旬的1.5萬億美元這一峰值,下跌了大約一半。看看那些活動人士在美國和歐洲各地的特斯拉展廳外抗議,就知道這些人對馬斯克的行為多名憤怒了。然而,在《經濟學人》看來,抗議只是問題的一部分而言。

與spacex一樣,特斯拉的競爭也在加劇。事實上,早在馬斯克大砍美國政府官僚機構引發眾怒之前,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就已經在萎縮。

通用汽車去年的電動汽車銷量比2023年增長了50%,現在正與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競爭,已成為美國第二大電動汽車供應商。雖然特斯拉仍是市場領導者,但「特斯拉看多者」、投資銀行rbc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預測,該公司在北美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將從兩年前的68%下降至今年的53%。

為了擊敗競爭對手,特斯拉也降低了價格,導致其利潤率收窄;而因用於固定外板的膠水存在問題,美國幾乎所有的賽博皮卡(cybertruck)都被召回,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文章強調,最關鍵的是,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特斯拉的未來看起來更加黯淡。特斯拉的最大競爭對手比亞迪佔據了15%的市場份額,是特斯拉的三倍多。今年2月,特斯拉在華銷量同比下降了49%,而比亞迪的銷量則增長了161%。


特斯拉的銷售疲軟,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客戶正等待從2月份開始上市的升級版model y,但比亞迪此後已經實現了超越。3月18日,比亞迪推出了一套「五分鐘超充」充電系統,據稱可以在五分鐘內為電動汽車充滿電,是特斯拉充電基礎設施用時的一半,一些專家甚至將其稱為汽車行業的「deepseek時刻」。

一些人「看多」特斯拉的一點是在於無人駕駛技術,但比亞迪也對此發起了挑戰。

特斯拉將其駕駛輔助系統誇張地稱為「全自動駕駛」(fsd),但其他人將其稱為「2級自動駕駛」,這意味着駕駛員仍需將手放在方向盤上並保持注意力。特斯拉的看多者認為,升級到4級和5級自動駕駛(即完全自動駕駛),是特斯拉革命交通運輸領域的下一個階段。

投資銀行rbc資本市場的分析師湯姆·納拉揚(tom narayan),將其對特斯拉預期估值中近四分之三都歸因於希望特斯拉能開發出低成本的無人駕駛的士車隊(沒有踏板和方向盤),這將顛覆網約車行業的經濟模式。

然而,上個月月底,比亞迪推出的先進駕駛輔助技術「天神之眼」震驚了整個汽車行業,這幾乎與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發佈簡化版fsd系統同時發生。而相比於「天神之眼」無需額外成本,特斯拉車主需額外支付約9000美元(約合65277元人民幣)才能使用簡化版fsd系統,這大致相當於比亞迪最便宜的車款售價。

資料圖:比亞迪汽車 ic photo

正是比亞迪的定價策略,以及在技術上的進步,導致一些華爾街分析師下調了對特斯拉的長期預測。「在中國,特斯拉不再主導節奏,節奏是由別人來主導的。」諮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的塗樂這樣表示。

《經濟學人》最後指出,馬斯克手中當然仍握有籌碼,比如:spacex正在測試中的「星艦」巨型火箭,其運載能力遠超公司目前的主力火箭「獵鷹9號」,有望再次改變衛星行業;特斯拉則希望在與馬斯克的ai公司xai的合作下,在人形機械人領域取得突破。

當地時間3月20日,馬斯克臨時召開了一次全體大會,為特斯拉員工打氣。他宣布,無人駕駛的士很快就會從公司的生產線上駛出,每輛車的組裝時間「不到5秒」,並且明年將製造5萬台人形機械人。

「正是市場對馬斯克實現這些宏偉目標的信心,推動其旗下公司市值屢創新高。或許在他看來,憑藉現有成就,自己完全有資格在政壇小試牛刀——尤其是若能藉此掃清阻礙其宏圖大業的監管壁壘。」《經濟學人》最後扔提醒道:「不過,(馬斯克的)競爭對手們絕對不會坐失良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