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也遭「量子點危機」?兩大品牌的海外遭遇,似乎有陰謀的味道

還記得去年我們曾經報道過,TCL在海外被一些媒體質疑量子點電視不含量子點么?這個事件TCL也做出了官方表態,表示自己的量子點電視都含有鎘,只是三家供應商供應的量子點薄膜,在量子點數量上可能有所差異,但肯定不會出現量子點電視沒有量子點的情況。而傑夫視點當時認為這只是一個偶然事件,畢竟大力宣傳量子點電視的品牌,不太可能有這種舉動。

但是很意外的是,前幾天另一家全球知名的中國電視品牌海信,居然遭遇了和TCL比較類似的事情。在美國紐約,海信收到了一項集體訴訟訴,集體訴訟的原告代表表示,海信電視QLED技術或量子點可能不存在或微乎其微,它們誤導了消費者,誘使他們購買原本不會購買的電視機。而製造商涉嫌對其電視技術進行虛假陳述,使其能夠「以更高的價格出售質量較差的產品」,並獲得利潤。

比較詭異的是,原告表示根據了解和判斷,海信自2017年以來銷售的各種型號,包括QD5、QD6、QD65、QD7、U7和U7N系列電視型號,這些電視型號均不包含QLED或量子點技術,或者擁有微不足道的量子點,以至於QLED技術無法帶來性能上的顯著提升或廣告宣傳的益處。

之所以我們認為原告的訴訟很詭異,是因為原告描述了多款海信電視的型號,但並沒說明海信是否進行了相關量子點檢驗的測試,同時原告在訴訟中也沒有說明自己是如何判斷以及了解到海信這些電視沒有採用量子點技術。簡單來說,現在這起集體訴訟,沒有任何實質的證據就控訴海信量子點電視沒有量子點。

實際上傑夫視點在之前就已經在美國的部分網站看到相關的報道,但我們並沒有像國內部分媒體那樣很快轉載這個新聞,這是因為我們從中聞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味道。因為不管是TCL還是海信,我們都很難相信這兩家中國電視品牌,會有這樣的不智之舉。但連續兩年,海外都爆出兩家中國公司量子點電視不含量子點的問題,這讓我們產生了一些懷疑和聯想。

之所以我們有疑慮,是我們發現這兩起事件都有其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兩起事件都涉及的技術相同,都是懷疑量子點電視不含量子點;其次之前爆料TCL的新聞,來自於很小範圍內的韓國媒體,然後開始逐漸傳播,而這次集體訴訟海信電視的群體,實際範圍和人數也非常少,也是逐漸從美國開始向外傳播。而最關鍵的是,無論是曝光的媒體還是訴訟的集體,都沒有實質的證據去證明中國兩大品牌的QLED電視不含量子點。

事實也證明了我們的懷疑是有道理的。在收到集體訴訟之後,海信很快在海外以及國內的檢驗機構進行了涉及訴訟機型的檢測,結果無論是海外的SGS還是在中國的檢驗機構,在元素檢測報告以及光譜檢測報告中,都明確無誤的表示海信這次送測的機型,含有鎘系量子點。其實我們之前就提過,電視有沒有量子點是很容易檢測的,因為光譜圖做不了假,所以量子點電視不含量子點是很容易被識破的,沒有廠商願意去冒這種風險作假。

但真正的問題是,明知道量子點電視不含量子點的可能性非常低,為什麼海外會接連炮製中國兩大品牌這方面的問題呢?而且在我們看來兩次的手法不但雷同,而且都還相當低劣。以海信這次事件為例,考慮到原告方沒有說明自己是如何判斷電視有沒有量子點,也不知道海信是否有做過量子點的檢測,那麼海信只要拿出檢驗報告,這個官司就不可能輸。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針對海信,還是針對TCL的「量子點」事件,目的似乎不是要證明中國兩大品牌的量子點電視沒有量子點,更像是要噁心一下這兩個品牌。

現在我們已經不會把這種事兒當做偶然了,從我們自己的感覺來看,更像是有人在幕後操控這一切去抹黑兩大中國電視品牌,當然這種抹黑方式的確要比國內常見的水軍更為高明。事實上在當下的電視行業,海信和TCL進軍海外可以說是成績斐然,不但成為了全球前三的電視品牌,將大量海外品牌甩在身後,同時也向處於第一位的三星發起了強有力的衝擊。兩家公司在海外的量子點Mini LED電視,都受到了大量用戶的青睞,甚至在某些高端和大尺寸市場上位居第一。所以我們認為存在某些人或者機構,採用這類手段去阻礙中國兩大品牌在海外發展的可能。

無論是海信還是之前TCL遭遇的「量子點危機」,到最後肯定會證明是無稽之談,但我們不能說這種事情對中國兩大電視品牌就沒有任何影響。畢竟當有媒體開始轉載到最終水落石出,這段時間內一定會有人對這兩大品牌產生疑慮,如果過一陣就來這麼一次,我們很難說有多少消費者不會受到影響,特別是海外消費者。如果海信和TCL的電視,特別是高端和大尺寸電視,因為這類事件而影響到了口碑以及銷量,是不是某些人的目的就能達到了呢?

我們還是保持一樣的觀點,儘管我們認為任何產品都有優點和不足,但大力宣傳量子點的全球一線電視品牌,自家的電視不含量子點,這種聽起來就很荒謬的事兒真的不太可能。我們只能表示:不遭人嫉是庸才!出海的中國廠商,特別是取得了不錯成績的中國廠商,一定要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