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擲超150億元!海爾系擴張「大豪賭」

資本市場風雲變幻,產業發展浪潮滾滾向前,總有企業不懈於轉型與擴張,海爾集團便是其中一員。宣布擬約25.19億元拿下新時達(002527)控制權後,海爾集團又擬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5億元)控股汽車之家,持續數月的收購傳聞也就此「落槌」。短短一周內,海爾集團擬「砸錢」約155.69億元進行產業擴張,其「開疆拓土」的大動作在資本市場上極為惹眼。雖然已手握6家上市公司,2024年邁入4000億級營收,但對於海爾集團來講仍不是終點,這一次大刀闊斧的「+2」,將使汽車之家入局海爾集團汽車產業生態,新時達則將與海爾集團並肩於工業自動化大戰場。

一周內連下「兩子」  

一周之內,海爾集團祭出了兩個收購大動作。其中,在市場上流傳許久的收購汽車之家事項也於近日得以「官宣」。

據海爾集團官網,海爾集團旗下卡泰馳控股與中國平安旗下雲辰資本達成協議,卡泰馳控股將以總價約18億美元收購雲辰資本持有的汽車之家已發行普通股股份。交易完成後,卡泰馳控股將持有汽車之家約41.91%的股份,成為汽車之家控股股東。

無論是創始人李想還是後來的「東家」中國平安,都足以讓汽車之家成為資本焦點。在中國平安的推動下,汽車之家已在2021年登陸港股市場。對於海爾集團而言,此次瞄準汽車之家背後的核心關鍵詞是「數字經濟」。

發展40餘年,海爾集團的標籤早已超出「家電」的範疇,已布局智慧住居生態、大健康產業生態和數字經濟產業生態三大賽道。而卡泰馳控股,便是海爾集團在數字經濟產業生態賽道打造的汽車生態品牌。收購汽車之家,則將加速卡泰馳控股構建汽車產業新生態,完善海爾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布局。

從汽車之家財務情況來看,2024年實現營收、凈利均處於小幅下滑態勢。同花順ifind顯示,報告期內,汽車之家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0.4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16.2億元。

在收購汽車之家之前,海爾集團剛剛宣布了戰略入股新時達的消息。

據了解,海爾集團旗下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將取得新時達10%股份及19.24%表決權,並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海爾集團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此外,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擬認購上市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票。根據約定,本次收購所支付的資金總額合計約為25.19億元。

經計算,一周之內的兩次收購,海爾集團擬合計豪擲超150億元進行資本擴張。敢於花錢的海爾集團,產業發展迅猛。數據顯示,2024年,海爾集團全球收入4016億元,增長8%;全球利潤總額302億元,增長13%。這是集團創業40年來交出的最好「成績單」,也是首次邁入4000億級營收。

針對相關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海爾集團方面發去採訪問題進行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復。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集團公司短期內在資本市場上連續宣布併購,這種密集的資本活動可能意味着集團正進入一個快速擴張的新階段。通過大規模的資本併購,集團或能加速其多元化布局和生態構建。這些併購動作不僅有助於集團提升市場競爭力,還能為其帶來持續的業績增長。

左手加碼右手追趕

短時間內宣布兩項大手筆併購,海爾集團加速「跑馬圈地」。如果說收購汽車之家是海爾集團在汽車產業新生態上的加碼,那麼收購新時達則是海爾集團在機械人領域上的追趕。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與海爾集團同屬家電行業的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早已切入機械人賽道。早在2015年,美的集團就開始涉足機械人領域,根據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2月5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的發言,如今,美的機械人與自動化板塊業務營收已突破300億元,擁有庫卡、瑞仕格、高創、極亞精機等品牌,成為全球前四的工業機械人製造企業。

格力電器方面,公司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依據不同的客戶的需求,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及船舶、鋼構焊接領域提供智能化的機械人自動化應用解決方案,例如,面向新能源光伏、鋰電領域,公司開發了 gr35、gr50 等六軸機械人系列產品。

而海爾集團此次「相中」的新時達則以算法和軟件為核心,基於對控制技術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三大業務板塊,其中便包括機械人產品及系統業務。根據行業諮詢機構mir睿工業數據表明:2023年,新時達工業機械人產品銷量國產第四,全球第十二。另外,公司也是國產頭部機械人廠商中最早擁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術的企業。

對海爾集團而言,拿下新時達的控制權,可與其共享全球供應鏈、數字化營銷、精益管理、品牌資源等各項能力,加速新時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實現行業引領。而對於在機械人領域的規劃布局,海爾集團並未多言。不過,緊隨同行發力機械人賽道的海爾集團,在該領域的後續動作也引發市場關注。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集團宣布控股機械人賽道的上市公司之前,行業內已有巨頭企業涉足機械人領域,這表明機械人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集團此時入局,可能是看中了機械人市場的增長機遇,以及機械人技術在智能家居、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通過布局機械人賽道,集團可以進一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增強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3500億

自1984年成為青島電冰箱總廠(海爾集團前身)廠長以來,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瞄準家電行業,帶領公司獲得了中國電冰箱史上第一枚質量金牌。1993年,張瑞敏主導青島海爾(海爾智家)上市,開啟了海爾集團的資本之路,公司的資本版圖也隨着業務的多元化發展而一路擴張。

當前,海爾集團旗下有海爾智家、雷神科技、海爾生物、上海萊士、盈康生命5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眾淼控股1家港股上市公司,海爾智家也系h股上市公司,即當前「海爾系」旗下唯一的一家a+h股上市公司。其中,海爾集團大健康產業生態便是以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3家上市公司為核心進行構建。

王鵬表示,集團公司短期內頻繁進行大規模資本併購,其戰略邏輯可能在於多元化布局和產業鏈延伸。通過收購不同行業的企業,集團或能快速拓寬業務範圍,增強盈利能力,也可能有助於集團在技術、市場、渠道等方面實現協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先後宣布併購新時達、汽車之家之外,海爾集團2024年底還有一項重大資本動作,不過宣告折戟。2024年12月23日,海爾生物、上海萊士同時發佈相關重組公告,海爾生物擬換股吸收合併上海萊士,此次交易也被市場看作是「蛇吞象」式併購。然而,籌劃未足半月,今年1月6日晚間,海爾生物、上海萊士雙雙公告稱,決定終止上述換股吸收合併事項。

交易行情顯示,截至2月21日收盤,海爾智家、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雷神科技、眾淼控股、新時達、汽車之家的總市值分別約為2456億元、107.6億元、81.62億元、449.4億元、 43.4億元、17.4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6.31億元)、108.5億元、295.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75.7億元),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合計約3500億元。

「海爾是海,海納百川。」在海爾集團創業40周年紀念會暨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曾表示,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海爾將迎來一次又一次戰略、組織和機制的轉型。

未來,海爾集團將如何「海納百川」?又將如何面對轉型路上的成與敗?作為資本巨頭,海爾集團的每一步都備受市場期待,也牽動着每一位投資者的心。

北京商報記者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