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屏可以像照片一樣,被「打印」出來?未來,手機、電視、電腦等設備的顯示屏製造,或許會像打印一樣簡單。
11月16日,南都灣財社記者在tcl華星全球顯示生態大會(dtc2024)上獲悉,這樣的印刷oled技術,如今已實現量產。
tcl華星首席技術官閆曉林在大會上表示,公司首款印刷oled產品——21.6英寸4k醫療顯示屏,主要應用在醫療領域,目前已經實現量產交付;此外,tcl華星還推出了先進顯示技術新品牌——apex(中文名「臻圖」)。
何為印刷oled,與傳統的oled技術有何不同?打印出來的顯示器,會不會存在良率低、質量差等問題?對國產顯示企業而言,量產印刷oled有哪些難點和挑戰?11月16日下午,tcl科技高級副總裁、tcl華星ceo趙軍和tcl華星印刷oled中心中心長曹蔚然接受了南都灣財社記者等採訪。
押注印刷oled
通過噴墨打印,將有機發光材料精確地印刷到oled顯示屏上,印刷oled顯示屏就這樣誕生了。從技術原理來看,印刷oled或是唯一能夠覆蓋小尺寸(智能手機)到大尺寸(tv)的技術。
「眼下我們把oled聚焦在中尺寸領域,包括平板、筆電、醫療類的專業顯示器。我們認為,印刷oled有非常大的潛力,能夠在其他場景中得到應用。」趙軍表示,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實現在全球範圍內引領一項全新的顯示技術進入商業化。
趙軍回顧,從顯示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從最早的投影,到crt顯示,到等離子、lcd,再到oled,整個顯示產業的發展超過百年歷史。這其中,印刷oled技術,是第一個由中國企業在全球引領並進入商用的技術,有着重要意義。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行業里實現印刷oled量產的面板廠商只有tcl華星,其他廠商目前暫未將印刷oled作為戰略重點之一。
實際上,tcl華星多年之前便意欲布局印刷oled。早在2015年的全球信息顯示學會年會(sid display week 2015)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就曾表示,「未來將像印報紙一樣製造顯示器」。如今,這一願景初步實現。
在趙軍看來,印刷oled順應了目前整個顯示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即oled在中尺寸應用的拓展和滲透率正在提高。「我們現在看到,整個顯示產業未來五年唯一確定的大趨勢,就是中尺寸oled滲透率的提高。在中尺寸應用中,印刷oled的顯示性能、效果、畫質達到了主流oled顯示的表現,但由於它的製程相對簡單,所以它的成本競爭力較強,有望讓介於中端和高端的『腰部』產品使用上oled方案,讓更多普通消費者也能體驗到oled顯示屏。」
機遇與挑戰
雖然製程相對簡單,但印刷oled在技術上仍面臨著諸多挑戰。曹蔚然表示,技術上的主要難點還是在量產和良率水平方面。「印刷的製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就是把液體滴到玻璃基板上然後乾燥的過程,這個過程說起來比較簡單,但難點在於有很多的技術細節和工藝細節都需要打通。」
不過,相比於其他oled技術,印刷oled在成本上也有其先天優勢。曹蔚然介紹,首先與其他蒸鍍技術相比,印刷oled的材料利用率較高。「用噴墨的方法,超過90%的材料都會留在面板上,而蒸鍍技術只有30%會留在玻璃上,其他的會留在真空設備以及研磨板上,這樣一來高的材料利用率會帶來成本的降低。」
製程相對簡單也使得設備投資要求沒有那麼高。「一個非常突出的點,我們不需要太多的真空設備。舉個例子,在整個印刷oled的製程里,真空腔體的數量只有現在蒸鍍技術的10%,極大地降低了投資成本。」
群智諮詢(sigmaintell)大尺寸顯示事業部副總經理張虹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未來的顯示技術將呈現多元化趨勢,oled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尤其是隨着面板廠對g8.x代oled面板產線投資加速,將推動oled技術在中尺寸段加速滲透。
隨着物聯網設備需求的增加,相對增長乏力的tv和手機市場,中尺寸顯示市場的前景更加廣闊。據 dscc 預測,到2026年,oled面板將佔據75%的高端it市場份額。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