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信創國產化替代迎來發力階段 誠邁科技副總裁:國內信創產業生態圈仍要解決規模效應的痛點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楊夏

隨着中國信創產業的蓬勃發展,自主創新和國產化替代的趨勢也在悄然興起。2027年作為信創產業的關鍵節點,預示着一個更加完善和強大的信息化標準體系即將形成。在這一背景下,國內信創產業的四大支柱——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信息安全,正逐步構建起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6月28日,誠邁科技2024信創新質生產力研討會——成都站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上專訪到誠邁科技副總裁張翔和龍邁科技總經理張晗。他們均提到,今年將是國內信創產業發力和爆發的一年,但缺乏龐大的用戶基礎正構成國內信創產業的一大痛點。他們接受採訪時認為,信創系統國產化既要生態適配,鏈接多方資源,也要實現需求互補,比如滿足信息安全等基本需求。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是信創企業在軟件、硬件以及構建生態圈的實力。

開機慢、卡頓曾是制約發展因素

6月28日,誠邁科技2024信創新質生產力研討會——成都站舉行,涉及中國信創產業發展的討論。

就在前不久,中央網信辦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信息化標準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到2027年,信息化標準工作協調機制更加健全,信息化標準體系布局更加完善,標準研製、服務等基礎能力進一步夯實。信息化標準在引領技術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國際標準貢獻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這項文件再次提到2027年的信創關鍵節點。早在2022年9月底,國資委下發重要文件,全面指導並要求國央企落實信息化系統的信創國產化改造,到2027年,央企國企100%完成信創替代。這將信創的邊界從黨政小信創拓展到了「2+8+n」大信創,即從黨政機關擴展到金融、電信、電力、石油、交通、航空航天、教育、醫療、汽車物流、煙草、電子、建築等行業。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規模將達20961.9億元,2027年有望達到37011.3億元。

會議中途,誠邁科技副總裁張翔、龍邁科技總經理張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均提到,目前距離2027年不到三年時間,政策推動信創產業的爆髮式需求是趨勢。這一趨勢發展包括通過自主研發的軟硬件技術,實現對外部技術的國產化替代,構建一個打破信息孤島、促進資源共享的雲平台生態,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全面升級。還涵蓋四大領域基礎硬件,包括cpu、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交換機、路由器以及各類雲服務;其次是基礎軟件,涵蓋操作系統、數據庫和中間件等關鍵技術;應用軟件,包括辦公自動化(oa)、企業資源規劃(erp)、辦公軟件和政務應用等;最後是信息安全領域,包括邊界安全產品和終端安全產品,確保整個信息系統的安全與穩定。

張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cpu芯片、操作系統是最基礎的技術,恰好難點也在此——技術發展不足導致開機慢、卡頓。「我認識一個朋友,我見他說你這個電腦好像有點老了吧,為什麼不換呀?他說,哎呀,你不知道,這信創太難用了,開機都要開半天。」誠邁科技副總裁張翔說,過去的信創電腦存在開機慢的特點,現在國內做到優化,實現8秒開機,特別是打開大型文件的速度提高得更快。

張翔表示,啟動緩慢、易死機等毛病影響了傳統信創電腦使用群體的擴大,這也導致國內信創產業生態圈遲遲無法建立起來。

張晗則用了更加一組詳細的數據對比形容國內信創產業生態圈與國外成熟系統的差異。

「你裝了一個windows的操作系統,各種各樣的應用跟外設硬件都使用得非常自如,這個背後是什麼?背後是微軟這家公司花了幾十年時間,原生生態適配了3700萬個應用,再加上1500萬個外設硬件,比如複印機、打印機等。但是我們的信創產業,2019年才起步,到現在為止對外發佈的原生適配數量只有500萬+。」張晗說,二者當中是幾何倍數的差距,由於很多適配軟件出自國外,它沒有動力為國內信創產業做原生適配。

「2+8+n」大信創的pc總點位數是在1億個左右,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大概做了1000萬個點位,「這1000萬個點位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用不起來」。

看好軟件能力更強的信創公司

目前,國內信創廠商正在推動整個生態圈的形成,這自然需要足夠龐大的用戶基礎。

張翔表示,缺乏龐大的用戶基礎正是國內信創產業的一大痛點,用戶數量少,適配軟件少,企業難以發展起來。如果用戶越多,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那系統會越來越好用,這本來是相輔相成。「目前國內信創產業客戶群體主要是黨政,我們數據庫底層架構、殺毒軟件基本上都是國產化,包括一些工業軟件的國產化。」張翔說,整套系統的國產化既要生態適配,鏈接多方資源,也要實現需求互補,比如滿足信息安全等基本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操作了國產信創電腦,發現應用反應速度確實較快,且ps繪圖軟件、cad工業設計軟件等也能很好使用。這台信創電腦自配了一套殺毒軟件以及防火牆,主要軟件硬件的國產化率非常高。現場工作人員,電腦內置超過30個系統原生應用,並覆蓋近10萬個常用應用。從實際操作感覺來看,這套系統同windows的操作系統較為接近。張翔表示,這主要是符合用戶習慣,方便他們適應新的一套信創系統。

張翔和張晗均判斷,今年將是國內信創產業發力和爆發的一年,「我看每個地區的話,一個城市今年可能要換個一兩萬台⋯⋯2027年全部把它替換完畢,那我們覺得這個市場數量還是非常大,可能有千億級,比如我們目標做10%,那已經是很大了」。

然而這一塊「蛋糕」看似很大,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華為、聯想、浪潮、華碩等品牌都在發力信創市場,有些是做軟件生態,有些是做芯片等硬件零部件。就連中國移動這些傳統通訊商,也推出了信創雲電腦等新品。總體而言,目前信創產業仍然處於資本開支較大的投入期,「絕大多數可能都在虧本,這是現階段沒辦法避免的……我認為這個市場最終仍然是強者恆強,最終能活下的企業在十家左右」。

張晗也同意這一觀點:「首先說不管任何一個商業賽道,從開始到最後一定都是一個收攏過程,未來真正活下來肯定是最翹楚的幾家。」

張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當然,每家廠商的出招路數不一,張晗認為硬件到軟件的全方位適配最能夠形成信創企業核心競爭力。

張晗提到,國產電腦發展經歷了硬件堆料到軟件定義的切換,過程中只專註硬件的廠商很容易失去市場競爭力,「從it的大架構來說,軟件為王。所有的行業其實到最後都是被跨界降維打擊,比如說電商打敗傳統實體,現在電商又被抖音、帶貨直播衝擊」。張晗說,國內信創產業同樣無法迴避這個過程,傳統的中國it硬件市場可能不會被硬件廠商自己顛覆,而是有軟件能力去加持以及優化硬件的廠商,「所以我個人更看好軟件能力極強的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