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競爭力排行研究報告》重磅發佈:北京、深圳、上海多項指標全國領先

作為全球消費科技領先的增長平台和交流盛典,2024 ctis消費者科技及創新展覽會於今日開幕。

6月13日,備受矚目的t-edge未來科技大會@ctis,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 1d26 論壇區舉辦。大會由鈦媒體攜手cits特別舉辦,邀請到了多位行業領袖與專家共襄盛舉,分享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賦能科技產業,探討推動產品創新、品牌建設、企業出海、應用場景、轉型升級的探索和實踐,展現「新科技」、創造「新連接」。

下午會上,鈦媒體副總編輯,鈦媒體國際智庫執行院長鬍潤峰發佈了鈦媒體集團聯合火石創造和京東集團出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後曹清峰提供學術指導的重磅報告《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競爭力排行研究報告》。報告旨在展示全國各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全面評估各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水平,為城市制定產業規劃、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等方面提供重要參考和行動指南,推動各個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全面均衡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為各大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市場信息和發展參考,有助於企業更好地制定市場策略、進行投資決策、招聘人才、洞察行業趨勢以及爭取政策支持等。

鈦媒體副總編輯,鈦媒體國際智庫執行院長鬍潤峰

近年來,全球人工智能進入爆發期,人工智能算法創新速度加快,算力驅動作用明顯,數據規模效應突出,人工智能在更大範圍、更高層面賦能社會發展。在我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在不斷加速,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競爭力產生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之快、影響範圍之廣、滲透能力之強,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是深刻地影響着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

自 2017 年7月8日國家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在國家戰略引領下,以應用需求為牽引,通過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我國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領域探索出一條深科技創新道路。八年來,中國對於人工智能的戰略規劃從搭建框架轉變到往每個分項中填充,直至2023年,國務院發佈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中指出「加快大數據、網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應用 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

在政策支持的大環境下,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應用不斷深入拓展,人工智能企業得到大力支持和發展,整體上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呈快速增長態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到5080億元,同比增長18%。初步統計,2023年規模更是達到了5784億元,增速達13.9%。這表明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正在穩步增長,並有望在未來繼續保持這一態勢。

報告通過聚類分析將中國的樣本城市劃分為5個梯隊,得出中國城市人工智能創新指數綜合得分情況呈較明顯分化現象的結論。其中北京市作為第一梯隊城市,其具備了高城市效益產出性、滲透性、發展潛能和基礎設施,屬於全面發展的城市類型,在城市滲透率方面,北京市居民在全國購買智能產品的消費金額及在其總消費金額的佔比均位居前列;深圳市及上海市屬於第二梯隊,在各項指標上表現出中等水平,在多個維度上均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上海市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較大,在產業鏈的基礎、技術層具有較強覆蓋力。這些重點城市也在全球人工智能城市排名中佔據重要地位,總體來看,中國的人工智能城市在全球排名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仍需在核心技術研發、高端人才培養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努力提升。

報告對城市人工智能的政策環境進行了複合計算,從城市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綜合發佈數量排行來看,上海市、北京市、重慶市位列前三,以人工智能指導性政策、規劃性政策、扶持類政策、監管類政策為主,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

此外,報告對城市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人才積累與吸引、企業規模、創新活力、專利成果、經濟績效、生態環境、城市滲透等九個方面進行了評估排名。

報告選取5個在人工智能領域表現突出的城市或區域作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發展經驗、創新模式以及存在的問題。例如,北京的上市公司市值以絕對優勢領先,不僅有硬件實力,北京市人工智能的軟實力也在為未來發展提供着強勢動能,為北京市人工智能未來更進一步的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此外,北京還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推動,獲得了大力的資金扶持,並積極推動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務平台,吸引了大量人工智能領域人才。

當然,北京市人工智能發展對比全球一流水平仍有進步空間,首先是在技術方面,還需要研發投入的進一步加大、技術的更多積累以及國際更深度以及更頻繁的合作;其次在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數據方面,現階段北京市在數據開放和共享方面還存在一些限制;最後是人才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目前北京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領軍人才相對匱乏,而中低端人纔則相對過剩。

總體來說,各城市的政策環境、人才儲備、資源稟賦、以及經濟基礎等因素的差異,也導致了各城市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對於經濟發達、科技背景實力雄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和生態體系,吸引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業和人才聚集。同時這些城市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研發、投融資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但對於經濟相對落後、科技基礎薄弱的城市,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上則面臨較大的挑戰。這些城市可能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技術支持和人才儲備,難以形成有效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和生態系統,對於這些城市而言,可以通過精準的賽道選擇、政策引導、場景開放、資金支持等方式,促進地區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同時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資源跨區域共享和優化配置。各城市也應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和優勢特點,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路徑,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與本地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為城市發展帶來很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和挑戰,對此報告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和措施:加強人工智能的研發和創新,提高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加強人工智能的監管和法律制度建設,保障人工智能的倫理和安全。注重人工智能的教育和職業轉型,提供更多的培訓和就業機會。促進國際及城市間的合作,共同應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和機遇。通過合作和共享,可以更好地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李婧瀅,編輯|劉洋雪)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競爭力排行研究報告》獲取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