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影碟註定會在流媒體時代消失?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留給我們幾多時代的眼淚。曾幾何時,dvd影碟是這座星球人人都不陌生的生活必需品,但隨着網絡流媒體的橫空出世,阿爾法世代中不識此物的,恐怕大有人在。

如今正在上映的《金的音像店》,讓人不由為昔日牽動無數影迷心緒的影碟,遭遇顛沛流離的命運唏噓不已。前不久,英國《衛報》發表的記者奧利佛·康沃撰寫的《拒絕向流媒體低頭的人們》一文,更讓空有數千dvd收藏、但上一次打開影碟機已不知是猴年馬月的筆者,讀出了不少似曾相識的感覺。文章的副標題,起得頗為聳動:「未來某日,你們會用麵包來交換我們手裡的dvd。」這卻是一位受訪者的真實心聲。

文中受訪的主人公是來自美國的普通影迷克里斯蒂娜。時光回溯到2018年卡特里娜颶風橫掃佛羅里達之際,克里斯蒂娜所在的社區遭遇重創,電話、網絡、電力盡數癱瘓。好在和大多數早已放棄dvd,只在線上觀看影視作品的人不同,戀舊的克里斯蒂娜家中還保留着大量dvd和藍光碟,再加上一台可用應急發電機充電的便攜式dvd播放器,整整四個月斷網期間,她家成了這片孤島社區中僅有的文化中心。事實上,她手中的影碟和dvd機,當時成了某種硬通貨。鄰居們相繼上門借用,並且以物易物留下了一箱箱的瓶裝飲用水、花生醬、應急食品。

「這其實是一個所有人都需要想一想的問題:如果一覺醒來,世界上所有的數字媒體一下子都消失了,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我相信,99%的美國人根本就不會有這種念頭。但事實就是,六年前我們經歷過這種事。而你經歷過一次就知道了,所以我們永遠都不會放棄這些dvd珍藏。永遠都不會扔掉,因為說不定將來某一天,這樣的事還會再來一次,到時候,說不定你會不惜拿麵包來交換我們手裡的一張dvd。」克里斯蒂娜告訴記者。

靠着郵寄dvd業務挖到第一桶金的netflix,已中止了這項業務

不過,從大趨勢來看,dvd和藍光碟等實體影音載體的消亡,早已成為難以扭轉的事實。去年秋季,靠郵寄dvd業務起家的netflix徹底終止了這項服務。差不多同一時間,沃爾瑪等美國零售業巨頭,也將門店內原本堅持保留着的dvd貨架,整個撤出。像《金的音像店》的導演大衛·雷德蒙那般因為喜愛電影,從而選擇去沃爾瑪音像櫃檯打工的年輕人,恐怕也不會再有了。在此之前,全球dvd市場的收入早已從2017年的47億美元,下降到了2022年的15億美元。在全世界許多地方,即便消費者想要再購買某些影片的dvd製品,也都找不到銷售點或購買渠道。

dvd販售區域曾經在沃爾瑪超市中佔據不小的面積

不過,像克里斯蒂娜那樣的人,也不是沒有。一部分,是經歷過dvd輝煌時代的老用戶,他們始終不願放棄實質載體,不願和dvd說再見。另一部分,則是伴隨流媒體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但流媒體以算法為王的局限性,讓希望能接觸到更多小眾電影的他們,感到了沮喪,反倒是已被淘汰的dvd,讓他們得以看到選擇的多樣性。

去年推出的《奧本海默》4k藍光碟首輪發售即告售罄

去年秋季,環球影業隆重推出《奧本海默》4k藍光碟,首輪發售即告售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本人也發話鼓勵大家:「購買藍光碟,意味着它就是你的了,就在你家裡實實在在地擺着,為你所擁有,這是任何形式的數字發行都不可能做到的。」

對於文章作者奧利佛·康沃本人而言,他自稱也是去年因為在流媒體平台上找電影看的時候,屢屢遇到自己想要看的找不到,平台推薦的又不是他想看的情況,於是才回到重看dvd的道路上。他開始從圖書館借閱dvd,並且由此萌發了調查的念頭,在電影發燒友的在線論壇上發帖,想知道大家是否還在堅持購買dvd影碟。

結果,他收到近200人的回復,他們拒絕放棄dvd的理由包括有:懷舊的心態、擔心流媒體上的影片不是完整版、流媒體的影音效果不及藍光dvd、喜歡dvd光碟中收入的幕後花絮以及家裡的網絡條件不佳導致觀看流媒體容易中斷等。

當然,對這些人而言,擁抱dvd的主要理由還在於,有些自己想看的電影,在流媒體平台上根本找不到,或者是自己常用的流媒體平台上沒有,想看就必須再多註冊一家平台。與其這樣尋尋覓覓,還不如索性回到過去,買下影碟,一步到位。就像導演諾蘭所說的那樣,自己擁有,才最靠譜。

「大家似乎普遍認為,流媒體平台上什麼電影都有,」一位dvd收藏者表示,「其實不然,很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例如版權爭議什麼的,今天還能在流媒體上看到的東西,明天再看就已經被下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