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打工人設計!螞蟻保聯合三家險企創新推出失能險產品,命名「青山在」;專家:為醫療險和重疾險的一種有益補充…

| 劉瑩  | 李亞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平安健康保險、太平洋健康險三家保險公司在互聯網保險代理平台「螞蟻保」聯合上線了創新保險產品「青山在·收入保障險」。

近日,「90後的退休年齡可能要延遲到七八十歲」的話題衝上熱搜,不少網友調侃「我先35歲失業,然後60、70歲再就業。」
退休,始終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但與退休同樣引人關注的是失業和就業,國家統計局顯示,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不過相較於失業,讓人更難以承受的估計是失能了。當一個家庭頂樑柱失去工作能力,身上還肩負着贍養老人、養育子女的責任,那簡直是「生不如死」。
2月28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平安健康保險、太平洋健康險三家保險公司在互聯網保險代理平台「螞蟻保」聯合上線了創新保險產品「青山在·收入保障險」。據悉,這款產品專為上班族及家庭頂樑柱群體設計。
1

三家險企聯合螞蟻保上線推出收入保障險,

每月最高可賠付2萬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大概是三家保司聯合螞蟻保上線推出「青山在·收入保障險」的意義吧。
產品頁面顯示,「青山在·收入保障險」的可投保年齡為16-55周歲,繳費期和保障期均為10年。每月保障金額分為5千元/月、1萬元/月、2萬元/月三檔,最長賠付時間為100個月,消費者可根據自身收入情況靈活選擇。

「該產品是市面上少有的失能收入損失保險,最大亮點是保障十分全面」。據業內人士介紹,產品賠付和投保人的工資水平高低無關,理賠也無需提供任何收入證明,只與購買的月基本保額相關聯。
具體看,「青山在·收入保障險」的理賠條件主要分為三類情況,其覆蓋了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因為意外和疾病導致不能工作的情況:一是可以保障骨折、急性闌尾炎等日常手術住院,滿7天賠付30%的月基本保額;二是包括重度惡性腫瘤(如肺癌、肝癌等)、較重急性心肌梗死等70種高發重疾導致的失能,治療期間每月賠付100%月基本保額;三是顱腦、肢體等4大類功能損傷,每月賠付100%月基本保額。
「青山在·收入保障險」屬於健康險範疇中的失能險。當前我國四大類健康險產品主要為醫療險、重疾險、護理險和失能險。其中,重疾險和醫療險佔據絕對主力的市場份額,各佔45%左右;失能險和護理險佔比較低,合計不足10%。
失能險,也稱收入損失保險、收入保障保險,是指以保險合同約定的疾病或者意外傷害導致工作能力喪失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為被保險人在一定時期內收入減少或者中斷提供保障的保險。一般來說,導致「失能」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三類:意外、疾病、衰老。《險企高參》在網上搜索失能險,大多數詞條會關聯到護理險,關於收入失能險的較少。
2

失能險需求主體增加,

此前市場推出過相似競品

《險企高參》發現,失能險這一險種在我國此前就已在市場推出過。
華貴人壽與中再壽險於2022年9月聯合推出了附加主力定壽「大麥」系列的「附加麥芽糖失能收入損失保險」,據悉這是行業首款互聯網專屬個人失能保險。其中,華貴附加麥芽糖失能保險的失能定義就包括疾病失能和意外失能兩類,疾病失能則是細分了人體多個部位的功能損傷並進行定義,覆蓋了心臟、神經系統、腎臟、呼吸、消化系統、運動功能和骨髓功能的特定損傷。
2023年12月,太保藍醫保長期醫療險2024發佈,該產品可選擇附加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金,涵蓋24種特定疾病功能損傷失能狀態及意外傷殘失能。
此外,中國人壽曾針對特定工種飛行員推出過《國壽安翔飛行員失能收入損失保險(a款)》產品,目前已經停售。
中再壽險產品開發部總經理助理王明彥在產品發佈會上表示,過去的「失能保險」只局限於團體領域。到了去年、前年,市場出現了個人失能險,「青山在·收入保障險」就屬於個人失能險,不是以團體形式承保。
失能險雖少,但並非沒有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2022年度商業健康保險經營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失能收入損失險在健康險市場規模非常有限,合計保費僅佔比0.2%。
根據第六次和第七次的人口普查數據,中國平均家庭戶規模持續下降,近20年已從2000年的戶均3.44人,下降至2020年普查的2.62人。這也意味着家庭結構小型化趨勢日益顯著,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有待增強。
業內人士認為,客觀來看,失能險只是對醫療險和重疾險之外的一種有益補充。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頂樑柱」們,醫療險和重疾險的配置剛需依舊是第一順位,在此基礎之上,再用失能險對失能帶來的現金流損失進行升級保障。
來源:險企高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