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一批小朋友穿着橙色外套「勇闖」哈爾濱,被當地親昵稱為「砂糖橘殿下」並一路守護的故事火遍了全網。隨後廣西各地為了感謝紛紛送出砂糖橘、沃柑到哈爾濱、漠河等地,東北「老鐵」也回禮「凍梨」和「蔓越莓」。南來北往,雙向奔赴,一派「南北一家親」的其樂融融景象,羨煞全國各地。
那麼在新時代的今天,要如何掌握「流量密碼」,實現從「網紅」到「長紅」呢?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要着眼當下,還要放眼長遠,厚培「長紅」土壤。就像網友所說的,這「潑天的富貴」,不但要接住,還要接穩。
首先,要有「活」的思維,輕鬆接住流量。「小砂糖橘」火出圈後,廣西多地先後贈送砂糖橘,各大景區向東北「老鐵」及至全國各地遊客伸出橄欖枝……面對這股流量,各地要巧構思、善策劃,利用好新媒體平台,鼓勵當地媒體、網絡主播、博主、網紅達人等積極推廣帶動;各位「書記」「局長」要「豁得出去」,主動跟網友「玩成一片」,結合當地特色,邀請八方客人,做廣西的「宣傳者」「推銷員」。
其次,要以「特」為先,推出特色旅遊產品及路線。旅遊產業歸根到底是文化和商業的結合,需要將文化中的底蘊轉化為可沉浸式的體驗。各地可以根植當地歷史文化和特色產業,將傳統文化、紅色革命、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等內容與旅遊深度融合。如桂林、梧州、北海、百色等地可立足本地的紅色革命資源,抱團推出「尋覓紅色足跡」相關主題旅遊路線;還可以推出「螺螄粉尋味之旅」「六堡茶生態旅遊體驗」「『蔗』邊風景獨好」「多彩壯鄉」等特色旅遊精品路線,讓遊客收穫味蕾、視覺、精神等多層次的獨特身心體驗。同時,大力推動非遺進景區、國風文化節、趣味研學等傳統文化與旅遊融合;或是通過電影、音樂、文創、數字文旅、節會賽事等不同方式實現融合。還可以同步推出一些特色產品和地標建築周邊小玩偶、小掛件、小書籤、小手袋等系列創意產品和伴手禮,讓特色文化走入千家萬戶。
最後,要有「優」的服務,持續傳遞廣西溫度。想要遊客體驗舒適和好評,就要苦下功夫完善好各項基礎設施,花大力氣做好行業整治工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打出治安、交通、應急、政務服務、市場監管、環境衛生、商品供應、媒體宣傳、文明倡導、志願服務等城市管理全方位「組合拳」。要以遊客的思維來換位思考,遊客需要什麼就上什麼。遇到問題,及時妥善解決;收到意見建議,馬上就辦;用滿滿的誠意和暖暖的心意,把服務做到遊客的心坎上。還可以推出「公眾監督」「我來點贊」等評價制度,限期整改,倒逼相關部門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這種協同化治理、整體化推動的工作模式,將大力助推文旅產業走得更穩、更遠。
梧州發佈編輯部
編審:龍軍才
編輯:覃燕霞
文字:陳柳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