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得不錯的理想L7也降價了,優惠一兩萬,國內真的太卷了

要說汽車市場哪裡競爭最激烈,估計國內是全球最嚴重的地區了,畢竟在國內存在着多方產品和眾多品牌的角逐,包括燃油車、新能源也包括合資品牌、本土品牌以及進口品牌等等,所以目前國內整個汽車市場就是一片大混戰,哪怕賣得好的車型也不敢有絲毫的放鬆,理想L7就是如此,30多萬的新能源車輕鬆月銷量1萬多,但還是得通過降價趕緊降自己的市場地位穩定住,否則誰也說不準下一個被拉下神壇的會不會就是自己了。

按理說理想L7的市場表現確實很好,雖然動力組合上去看很多人以前都在罵理想的這種增程式混動是假的新能源,而且也因為理想的代工是力帆,所以為此理想也是飽受抨擊,但隨着理想一系列的車型上市之後賣得越來越好,這種聲音也逐漸就少了很多,畢竟汽車說到底還是一個商品,看得是最終銷量,理想L7包括理想旗下其他車型賣得好自然就是硬道理,其他人罵也好、指責也罷,但理想早起憑藉拿捏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實際需求和消費心理之後生產出來的汽車確實能夠做到以前絕大多數車企做不到的。比如大空間並且兼顧舒適性,配合電池、電機的技術還能讓用戶體驗到完全不同的用車感受,這也是理想所有車型都能夠大賣的原因,看似三四十萬價格不便宜,但能夠給用戶這種體驗的其他合資品牌需要上百萬的價格才有。

從這個角度去看理想L7的銷量高自然就很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從今年4月份開始理想L7的銷量就成功破萬,而且一路走高,到了6月份理想L7的銷量甚至超過了1.3萬輛,7月份理想L7的銷量也有小幅度的上升,但8月份理想L7的銷量開始下滑,所以9月份理想L7開始給一兩萬的優惠力度,這也是理想比較清楚自身定位的原因,因為目前國內已經開始有同級別、同價位的車型衝擊理想L7了,儘管理想L7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但說到底理想整個品牌也都是新興的造車企業,對市場還是得謹小慎微,尤其是理想成功秘訣並非科技壁壘,增程式混動技術相對簡單的多,所以理想L7乖乖降價是非常明智的。

理想L7的產品力:

從產品的角度去看,理想L7這種定位在中大型SUV的車型而且還是新能源,按道理來說31.98萬到37.98萬不算太貴,但增程式混動又有不同,因為研發成本確實足夠低,不過因為理想確實算是比較早盯住中高端汽車市場,並且一直用增程式混動為賣點的車型,所以最先能被用戶所接受,再加上現在理想L7的銷量已經很不錯了,並且能夠給出一兩萬的優惠力度,對於不少用戶來說還是非常值得考慮的,尤其是理想L7的大五座空間以及超高的配置,都是吸引用戶入手的重要原因。

從動力上去看,理想L7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在三十萬到四十萬元這個區間內,電動機最大馬力449匹,零百加速才恆久5.3秒,基本上是沒有太多的競品可以達到這種程度了,當然除了新能源,但新能源領域裏能夠和理想L7定位差不多的車型真的很少,另外理想L7的純電續航也不差CLTC標準210KM而且支持快充,對於絕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平時可能用純電模式駕駛都足夠了,即便沒條件安裝充電樁都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且理想L7還可以加油解決續航焦慮的問題,這也是增程式混動雖然技術不先進,但依然能被用戶接受的原因。

在配置上理想L7真的非常高,除了作為交通工具理想L7可以很好的滿足用戶之外,在現在所謂互聯網移動家的概念上確實也有兩把刷子,除了大家熟知的冰箱、彩電、大沙發之外,理想L7的輔助駕駛系統也很好用,標配的真皮座椅還帶按摩、加熱、通風等功能,而且是全車都有不是只有前排。機械層面哪怕只是最低配的版本理想L7也支持懸掛軟硬調節,高配和頂配都有空氣懸掛支持升降。當然以理想L7這種家用車的定位主要還是舒適性為主,操控肯定是沒什麼好的表現了。

總結:

其實不難理解理想L7這種車型為什麼能在國內大賣,主要還是理想L7可以真的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需求,而現在理想L7降價也是在看到其他競品上市之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