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銳評俞敏洪:建APP為滿足自己的情緒價值,削弱董宇輝價值

最近李國慶談到俞敏洪推廣自有APP時表示,大量用戶是衝著董宇輝來購買產品,而不是因為俞敏洪的情緒價值,因此俞敏洪需要創造自己的平台來建立情緒價值,增加自己的信心。

李國慶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實際上董宇輝和俞敏洪在平台上都有一千多萬粉絲,但是粉絲構成卻截然不同,董宇輝的大多是直播粉,而俞敏洪的粉絲大多數是短視頻粉。

董宇輝的粉絲更多是情懷粉,認同主播的情懷,也願意傾囊相助;而俞敏洪的粉絲更多是道義粉,認同俞敏洪成功企業家的身份並且對其言論保持關注,但是不一定買產品。

這也是為何同樣有千萬粉絲,但形成的購買力完全不同,董宇輝的粉絲甚至曾多次沖了俞敏洪的直播間,以致俞敏洪多次在鏡頭前哭訴,實際上這讓俞敏洪很沒有存在感。

哪怕是每個主播開場前都要說這是俞敏洪帶隊的什麼什麼直播間,但是大部分粉絲一直覺得那個直播間就是董宇輝的直播間,因為董宇輝在與不在差別太大了。

這就客觀上造成了一個主播把持着公司的命脈,這在粉絲經濟下面也許很自然,但是在傳統企業裏面顯然非常出格的,啥叫功高震主,這就是樣板。

要改變這種情況,可以有兩種做法:第一就是把主播提拔成核心管理層,進行深度綁定,那自然不用怕了;第二就是分化主播的粉絲,把粉絲圈到私域來,用公司IP代替主播的私人IP。

在嘗試複製董宇輝和直接去董宇輝化失敗之後,俞敏洪選擇了第二條路,那就是建立獨立的APP,逐步把粉絲遷移到自己的APP,一旦形成購買習慣之後,那就是公司的資源了,跟主播關係不大。

那為何李國慶不看好呢?因為現在建立一個獨立的APP已經不是難點,電商這套玩法已經非常成熟,但是現在已經發展到內容電商時代,離開了內容就離開了流量,離開了流量註定無法發展。

真正運作一個獨立的平台對流量要求非常大,而且也必須得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最近看公司準備做成會員制,想做成Costco,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國內商超界能跟Costco掛點邊的也就是胖東來了,雷軍也很推崇Costco的模式,小米也實實在在把很多產品的價格打下來,品質打上去了。

現在的電商企業不管是自營品還是合作產品,重點還是在於服務,服務既不是傲慢也不是威脅,是實實在在做好產品,做好互動,做好售後,而不是做一鎚子買賣。

不管目標是想做山姆還是想做Costco,服務的理念和態度最重要,如果連粉絲說句話都容不下,那證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回頭看,如果沒有董宇輝出現,整個公司到現在估計都沒什麼起色,不要說什麼GMV,什麼股價飆升,看看現在新東方的直播間就懂了。

包括公司的領導層,什麼高位套現,什麼成功翻身,本質上都是靠着董宇輝承接和轉化的流量,挖到第一桶金後想吃掉這波流量,但是這波流量是跟董宇輝密切相關的,哪怕混成丈母娘的大哥也沒用。

董宇輝是塊寶石,寶石為什麼有價值?是因為有很多慧眼識珠的丈母娘粉絲,所謂吃董宇輝的紅利不過就是吃丈母娘的錢包,當然這個並沒什麼對錯,但是如果連一點感恩之心都沒有就很令人討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