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企業來說,人才始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提升人才儲備是迎接新發展機遇的必要前提,也是產業加速轉型的有力支撐。在今年的高校畢業季,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就向廣大應屆畢業生拋出了「橄欖枝」。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車企的代表就成為了今年不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目標,藉著這股行業東風,成為了今年校招市場的「大贏家」。
招聘專業覆蓋全,校招超3萬
據不完全統計,比亞迪今年招生崗位將遍布全國37個城市,招聘專業覆蓋50個類別,其中包含機械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數十個專業,讓高校應屆畢業生真正做到了「有崗可投」且「專業對口」。
目前,比亞迪2023年校招總人數達到3.18萬人,共#3萬多應屆生入職比亞迪#,其中碩士和博士的整體佔比達61.3%。3萬多名應屆生中,有80.8%的人員將會投入到研發工作。整體來看,比亞迪今年校招呈現出招聘人數多、就業範圍廣、人才質量高的特點。
其實早在今年4月份的媒體溝通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已經表現出對於人才儲備的重視程度,表示今年還會招聘3萬名應屆生工程師,其中60%是碩士和博士,700到800名來自於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之前比亞迪想招清華、北大的名校生比較難,今年會抓住機會招人才。
秉承「造物先造人」 核心人才發展理念
比亞迪始終秉承「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發展理念,致力於搭建一個多層次的學習型組織。對於招聘的高校應屆畢業生,比亞迪持續開展「明日之星·百日蛻變應屆生訓練營」,培養與公司同頻共振的新比亞迪人,25年來一屆又一屆的「新生代」從訓練營走出,成長為優秀的業務骨幹、管理人才,成為保障集團基業長青的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比亞迪積極開展博士後人才培養,進一步提升研發實力。2017年設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2022年設立全國首批備案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23年在深圳、重慶、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後培養新格局。五年來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14個理工學科16個流動站聯合培養了三百多個博士後,培養出站的博士後留在比亞迪工作,成為公司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的骨幹領軍人才。
人才賦能科研創新,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
多年來高層次優秀人才的積極儲備,進一步夯實了比亞迪的自主研發能力。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平台、電池車身一體化、e平台3.0等先進技術的創新研發,不僅為比亞迪在市場競爭中增添了不少底氣,同時為比亞迪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以及騰勢車型的熱銷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目前,比亞迪是全球極少數同時掌握電池、電機、電控以及整車製造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企。從汽車基礎零部件到核心平台技術、三電、智能座艙,比亞迪都能夠自主掌控,甚至還有餘力對外輸出產品,可以說已經佔領了新能源技術的制高點。
在當前汽車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人才已經成為關鍵的決定因素。今年比亞迪用鮮明的校招態度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持續打造「人才魚池」的決心,盡自己最大能力地解決一部分社會就業問題的同時積極培養新生代社會人才,充分體現了其作為500強企業對於人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相信隨着新一批科研人員的加入,必將讓比亞迪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