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大規模封禁中國用戶賬號,百度文心一言能頂上么?

平地一聲雷,當大量中國玩chatgpt玩的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不讓用了!

chatgpt正在大規模封號,尤其是中國用戶的賬號,並且已經有大量用戶反饋自己中招了。

那麼,為什麼chatgpt要大規模封號,尤其是針對亞洲地區封號呢?官方目前還沒有給出正式的理由。接下來,我們試圖從chatgpt給出的用戶規範相關文件中,來分析一下哪些情況可能會觸發chatgpt的封號機制。

chatgpt大規模封禁中國賬戶,很可能是因為很多賬戶時通過第三方代理購買的

大體來看,中國大陸用戶使用chatgpt,通常的操作方式是:在網上購買一個賬號,然後通過vpn翻牆出去使用chatgpt。這裡有兩個風險點,一個是翻牆,另一個是在網上購買第三方代理的chatgpt賬號。導致中國用戶被大規模封號的原因,而需要從上面兩個環節來找答案。

先來看翻牆這個操作的風險。

在中國大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其他相關法規,未經批准擅自建立和使用專用網絡或者代理服務可能會受到法律制裁。具體來說,這可能包括罰款、暫時或永久封禁相關服務或賬號,甚至牽涉到刑事責任。

使用vpn或代理服務的中國大陸用戶在使用chatgpt時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

被監管部門發現並受到法律制裁,如罰款、暫停服務或刑事責任;虛擬專用網絡或代理服務提供商可能會記錄用戶的網絡活動,這可能會導致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受到威脅;使用vpn或代理服務可能會降低網絡連接質量,導致訪問速度減慢和不穩定,從而影響用戶體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chatgpt本身並沒有地域限制,chatgpt的用戶協議和服務條款通常適用於所有用戶,並不會因為是中國大陸地區的用戶就加大封號的風險。

也就是說,中國用戶通過vpn翻牆使用chatgpt,主要是影響使用體驗,比如網絡穩定性差、網速慢等,但並會增大被封號的風險。

既然並沒有區別對待(至少官方文件里沒有明確說明要區別對待),但是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成為封號的重災區,這是事實,這怎麼解釋呢?

這就需要進一步分析我們上面提到的第二個風險——中國大陸用戶很多都不是直接註冊chatgpt官方賬號,而是直接購買的第三方代理商提供的賬號,這很可能是是導致中國大陸用戶的chatgpt賬號被大規模封禁的主要原因。

購買第三方代理賬號可能會違反chatgpt的用戶協議或服務條款。具體來看,購買第三方代理註冊的chatgpt賬號可能涉及違反服務條款的情況和分析:

賬戶轉讓:許多服務提供商的服務條款中規定,用戶賬戶不得出售、轉讓或交換。如果chatgpt的服務條款也包含類似規定,購買並使用第三方代理註冊的賬號可能會違反這一規定。相關條款可能類似於:「您同意不會出售、轉讓或交換您的賬戶或服務訪問權限。」

利用非官方途徑獲取服務:服務條款可能會明確要求用戶僅通過官方渠道獲取和使用服務。購買第三方代理賬號可能被視為繞過官方渠道,從而違反chatgpt的相關規定。相關條款可能類似於:「您同意僅通過我們提供和授權的渠道獲取和使用服務。」

在違反chatgpt服務條款的情況下,服務提供商可能會採取以下措施:警告,發出提醒,要求用戶停止違規行為;暫時凍結賬戶,限制用戶訪問和使用賬戶一段時間;永久封禁賬戶,永久限制用戶訪問和使用賬戶。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方代理商可能存在一些惡意違規的行為,殃及到從他手上購買賬號的chatgpt用戶,具體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形:

使用虛假信息註冊賬號:第三方代理商可能會使用虛假信息(如假的電子郵件地址、虛假的身份信息等)批量註冊chatgpt賬號。這種行為可能導致chatgpt服務提供商發現這些賬號不符合其服務條款,從而封禁這些賬號,影響購買這些賬號的用戶。

利用漏洞或自動化工具批量註冊:第三方代理商可能會利用漏洞或自動化工具批量註冊chatgpt賬號。這種行為可能被視為對系統的濫用,導致服務提供商採取行動,如封禁相關賬號,影響購買這些賬號的用戶。

賬號共享或出售給多個用戶:第三方代理商可能會將同一個chatgpt賬號出售給多個用戶。這可能導致賬號所有權糾紛和隱私泄露問題,從而使購買這些賬號的用戶受到影響。此外,服務提供商可能會注意到異常的登錄活動,從而封禁相關賬號。

未按規定充值或續費:第三方代理商可能未按規定向chatgpt服務提供商支付費用,或利用不當手段獲取服務。這可能導致chatgpt服務提供商在發現問題時,對相關賬號採取封禁措施,影響購買這些賬號的用戶。

利用代理賬號進行違規行為:第三方代理商可能利用代理賬號進行違規行為,如發佈違法信息、侵犯他人權益等。這種行為可能導致chatgpt服務提供商採取封禁措施,影響購買這些賬號的用戶。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推測此次chatgpt大規模封禁中國用戶賬號的原因(注意,只是一種推測,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chatgpt不是要封禁特定地區的賬號,而是要封禁第三方代理賬號,而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用戶很多都是通過第三方代理的方式獲取賬號的,從而導致中國用戶的chatgpt賬號被大規模封禁。

那這個問題有解么?

很遺憾,無解!

由於特殊的國情,中國用戶使用國外的網絡服務,天然就存在各種限制和風險。而chatgpt只是國外服務的一種,當然也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這種風險可能是雙向的:一方面,中國監管層可能主動封禁chatgpt的服務,不管是直接服務,還是通過各種代理的「chatgpt變體」,被監管層封禁的風險都不小;另一方面,chatgpt可能會限制在中國的服務提供,也許這次沒有對中國實行「地域歧視」,但不代表以後不會。就在近兩年,臉書、推特等國外互聯網平台大規模惡意封禁中國賬號的事件就屢見不鮮,chatgpt以後會不會這樣區別對待中國用戶還不好說,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中國用戶使用chatgpt,數據安全風險巨大

從更深層次來說,大量中國用戶,甚至大量中國的ai應用都建立在chatgpt這種國外的大模型基礎上,無論是用戶個人還是國家,都是存在很大的數據安全隱患的。

就個人而言,chatgpt的用戶數據泄露事件就層出不窮。

例如,3月25日,openai自己發文證實了一起數據安全事件——部分chatgpt plus服務訂閱用戶可能泄露了部分個人隱私和支付信息;意大利已成為第一個封禁高級聊天機械人chatgpt的西方國家。意大利監管機構表示,他們不僅會暫停使用openai的聊天機械人,還會調查它是否符合數據保護條例(gdpr)。

從業務邏輯上看,用戶在使用chatgpt時,可能因為以下幾個方面原因導致數據泄露:網絡安全漏洞,雖然chatgpt的開發者會努力確保系統的安全性,但是任何在線服務都有可能受到網絡攻擊,如黑客攻擊、釣魚網站等。這可能導致用戶數據被竊取或泄露;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泄露數據,chatgpt的運營商可能與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合作,例如用於數據存儲和分析的雲服務商。儘管這些第三方通常也會採取措施保護數據安全,但仍然存在數據泄露的風險;chatgpt內部人員泄露用戶數據,即chatgpt公司內部人員可能因為誤操作或其他原因泄露用戶數據。

此外,在某些情況下,如根據法律要求,chatgpt的服務提供商openai或者微軟可能需要向美國政府部門提供用戶數據。如果覺得這不可能發生,看一看以前「菱鏡計劃」就知道了。

"菱鏡計劃"(prism)是美國國家安全局 (nsa) 的一項秘密情報項目,於2007年啟動。該項目允許美國政府通過直接訪問多家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收集用戶數據以用於情報分析。2013年,前nsa承包商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泄露了大量機密文件,揭示了菱鏡計劃的存在和運作方式。

菱鏡計劃主要通過以下方式竊取其他國家的數據:直接訪問服務器,美國政府通過秘密法院授權,要求美國互聯網公司提供訪問其服務器的權限。這允許美國政府訪問大量用戶的通信記錄、郵件、照片、文件等數據;數據攔截,nsa通過網絡監控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攔截和截取其他國家的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微軟、谷歌、臉書、蘋果等大量美國科技巨頭都參與了這個計劃,與美國政府狼狽為奸。一方面,根據政府授權,部分公司允許政府直接訪問其服務器,提供用戶數據給政府進行情報分析;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通過外國情報監視法(fisa)和其他相關法規,確保這些公司在合作過程中受到法律保護,以免承擔法律責任。

既然美國以前可以這麼做,現在和以後也完全可能這麼做。可以預見,chatgpt背後公司,無論是openai還是微軟,都受到美國政府管理,服從美國法律,如果美國的某個情報機構要調取chatgpt的用戶數據,是可能可以拿到的。

比個人數據泄露更嚴重的,是chatgpt可能帶來的國家數據安全隱患。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分析一個中國用戶使用chatgpt時的數據傳輸鏈路。當一個中國用戶通過vpn翻牆到美國網絡使用chatgpt時,數據傳輸和處理過程大致如下:

1、用戶通過vpn建立安全連接:用戶首先使用vpn軟件在本地設備與vpn服務器之間建立一個加密的隧道。這使得用戶的互聯網流量看起來好像是來自vpn服務器所在地(例如美國),而不是用戶的實際位置(中國大陸)。

2、用戶設備與chatgpt服務器建立連接:用戶的設備通過加密的vpn隧道與chatgpt服務器建立連接。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請求(例如查詢輸入)會通過vpn服務器傳輸,然後繼續傳輸到chatgpt服務器。

3、數據傳輸至chatgpt服務器:用戶上傳的數據(例如查詢輸入)通過vpn隧道發送至chatgpt服務器。由於數據在vpn隧道中加密,第三方很難截取或查看這些數據。

4、數據在chatgpt服務器上處理:chatgpt服務器接收到用戶的請求後,根據用戶輸入處理數據並生成相應的回復。這一處理過程可能發生在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服務器上,具體取決於openai的服務器部署情況。

5、結果返回給用戶:處理完成後,chatgpt服務器將生成的回複發送回用戶設備。回複數據通過相同的vpn隧道傳輸。

6、用戶設備接收數據:用戶的設備通過vpn接收chatgpt服務器發送的回複數據。數據通過vpn隧道解密,用戶可以查看和使用chatgpt生成的回復。

通過上面的數據鏈路可以發現,一個中國用戶通過vpn使用chatgpt,數據是要上傳到chatgpt位於美國的服務器上的。比個人用戶風險更大的是作為企業員工的用戶上傳數據,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近日,三星內部員工使用chatgpt上傳公司內部半導體數據。據統計,不少企業員工都正在將公司數據直接傳給chatgpt,讓它幫忙處理,這也使得許多企業數據的泄露風險不斷升級。

試想一下,如果大量中國企業的員工使用chatgpt,不可避免會導致大量數據傳輸到美國。這在國家層面是絕對不可容忍的數據安全風險。

中國的ai生態,必須也必然會建立再中國的大模型基礎上

也正是數據安全方面的考慮,即使chatgpt表現經驗,也不可能在中國大面積推廣普及,尤其是企業客戶的數據應用系統不可能大規模接入chatgpt。

chatgpt再好,那也畢竟是別人的。

百度的文心一言雖然表現拉胯,跟chatgpt相比差距很大,但大部分中國企業也只能接入百度的文心一言。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目前要排隊接入文心一言的企業已經上萬家。

真希望百度的文心一言能夠快快進步,儘快縮小與chatgpt的差距。

為此,筆者今天專門再分別試用了一下chatgpt和文心一言。

以下是兩個問題。

問題1: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核心技術和方法有哪些,主要的難點是什麼。然後,展開講講目前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的進展,以表格形式進行總結,表頭分別是時間、機構、關鍵進展。

chatgpt給出的答案如下:

緊接着,相同的問題我再問了文心一言,得到的答案如下:

接下來,我們來一個更有挑戰的問題:介紹一下量子理論的核心理論和核心方程式,給出核心理論、方程式的推導過程。另外,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核心矛盾是什麼,在方程式上如何體現這一核心矛盾的?

以下是文心一言的答案:

對比來看,文心一言與chatgpt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的,希望它更快發展,以堪大用。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大模型事業不能只指望百度。我們的策略是「三英戰呂布」,除了百度,中國還有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位元組跳動、網易、京東等巨頭都在積極投入,但願他們能爭點氣,因為我們只能指望他們了。

文:一蓑煙雨 / 數據猿